过刊目录

  • 2016年, 第35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16-08-25
      
  • 全选
    |
    博士论坛
  • 李杰凯
    2016,35(4): 1-6,12.
    摘要 ( ) PDF (780 KB) ( )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问卷调查法等,研究了当前我国社会向全面小康的休闲时代转型背景下体育观念和发展战略所面临的问题及其原因,重点分析了竞技体育发展过程中的奥林匹克体育精神对于人的全面发展所具有的不可替代作用。针对长期以来我国竞技体育发展中出现的异化和学校体育低效益现象,提出休闲时代重新诠释奥林匹克体育精神的必要性;休闲时代的体育运动,除坚持“更快、更高、更强”的拼搏精神外,更要弘扬“参加比取胜更重要”的奥林匹克体育精神。针对新时期学校体育改革和“校园足球”国家战略,提出“教会”全体学生足球运动技能,建立大多数学生共享的多种体育赛事平台,使学生在体育竞技运动比赛的实践中历练刚毅向上健全人格,此为学校体育改革与校园足球工作要义。
  • 闫静, 仇军
    2016,35(4): 7-12.
    摘要 ( ) PDF (757 KB) ( )
    以制度变迁理论和嵌入性理论为理论基础,以1904~1937年间我国学校体育制度变迁过程为具体研究个案,将其演变过程划分为移植、发展和转型3个阶段。通过对3个阶段中的行动者、制度逻辑及制度所处环境等要素进行分析,揭示近代中国学校体育制度变迁具有“冲击-反应”模式的内生特征、“移植、变通与适应”的过程特征及“独立性、关联性与因果性”的外显特征等3个主要特征。它是一个复杂多变的过程,既包含由上而下的强制性变迁,也包含由下而上的诱致性变迁,是在内外因素共同作用下的渐变过程。但综合来看,限于当时的社会环境与经济条件等方面的制约,近代学校体育制度的变迁具有明显的国家强制特征,未能很好地解决嵌入性问题。
  • 体育人文社会学
  • 康金明, 张廷安, 肖玉华
    2016,35(4): 13-16.
    摘要 ( ) PDF (414 KB) ( )
    为了探索青少年足球发展的新模式,对青少年足球与政府购买服务相结合的必要性、可行性进行探索,发现青少年足球与政府购买服务相结合于政府角色转型有利、于足球后备人才培养有利,是双赢的局面。在此基础上,提出“政府购买服务模式”是我国当前培养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的基本选择,并从供给主体、承接主体、供给模式、运行保障等方面提出了实现该模式的建议,倡导建立政府、青少年足球活动主体、承接主体三方互动的云服务平台。最后以“高参小”项目为个案阐述了政府购买服务的过程。
  • 郑娟, 陈华敏, 郑志强
    2016,35(4): 17-21.
    摘要 ( ) PDF (423 KB) ( )
    为促进我国校园足球持续健康发展,对当前面临的资源困境及缓解机制进行研究。基于多重制度逻辑的理论框架,认为我国校园足球在当今制度情境下面临着相互冲突的多重制度逻辑,主要包括政府逻辑、市场逻辑与家庭的逻辑,当前存在的资源困境则是由于政府单一逻辑主导的资源配置机制与校园足球所处的多重制度逻辑的不协调所造成的。具有“混合组织”特性的公私合作模式,能够创造性地整合多重制度逻辑,进而从治理结构、资源配置主体及方式等层面阐述我国校园足球采用公私合作模式进行资源配置的基本策略,以期缓解资源瓶颈。
  • 王峰, 王永刚, 赵海燕
    2016,35(4): 22-26.
    摘要 ( ) PDF (458 KB) ( )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体育旅游产业的创新驱动成为关注重点。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推理法,从社会学、哲学、经济学、营销学等角度诠释了体育旅游产业的若干创新驱动理念,提出以“三农”为核心,打造体育旅游特色链条;加强“互联网+”新业态的准入与经营许可;加大政府引导与多方投入;加强体育旅游软硬件建设,改善旅游消费环境等路径建议。
  • 邵源, 张现成, 刘红霞
    2016,35(4): 27-32.
    摘要 ( ) PDF (1276 KB) ( )
    采用关键事件法、调查法、专家评判法等科研方法,以广州亚运会和沈阳全运会为个案,对当地居民进行政府办赛惠民满意度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举办大型体育赛事与城市国民生产总值、社会固定资产投入、城市建设投入、民生投入等社会经济发展常用评价指标具有显著相关性,大型体育赛事举办是地方政府重新整合社会资源,集中力量进行民生建设的催化剂。2)城市政府办赛惠民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办赛的价值取向。3)办赛惠民行动与内容的恰适性决定着城市政府办赛惠民的满意度。4)政府办赛惠民的可持续性发展战略理应成为考量政府办赛惠民效益的重要指标。
  • 郝家春, 张铁明
    2016,35(4): 33-37,53.
    摘要 ( ) PDF (256 KB) ( )
    我国体育社团是特定社会背景下与制度环境中的产物,具有鲜明的制度环境烙印。基于此,研究中国体育社团问题需要从中国特有的制度环境出发,进而分析体育社团的制度环境的构成、特性及其对体育社团的影响。通过文献资料等方法,主要从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意识形态3个方面进行分析;并对我国体育社团的发展对策进行理论探究,主要包括促进政府转移职能、推进政府购买服务、完善法律法规体系、优化监督管理职能。
  • 姜晓宏, 解欣, 周纽萱
    2016,35(4): 38-42.
    摘要 ( ) PDF (397 KB) ( )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对我国社会转型期残疾人运动员的多元需求及其社会保障支持的缺位进行分析,进而提出规范残疾人运动员社会保障支持系统的建议。认为社会转型期残疾人运动员社会保障支持系统普遍存在建设滞后、体系缺乏系统规划、资金不足、资源调动乏力等内容的缺位。而更新传统思想观念发挥社会责任、完善社会保障支持的法制渠道、整合资源增加社会资本投入,以及优化社会保障支持模式,终将成为完善残疾人运动员社会保障支持系统的有效途径。
  • 张红学
    2016,35(4): 43-47.
    摘要 ( ) PDF (393 KB) ( )
    以我国公共体育服务的发展模式与策略为研究对象,基于社会治理理论,对有关议题展开讨论,旨在探索满足全体居民对体育健身多元化和个性化需求的公共体育服务发展策略,进而推进公共体育服务的均等化。研究得出,社会治理视域下,政企协作模式、政社协作模式和政企社合作模式是我国公共体育服务的发展模式;在治理主体上采取公共体育服务主体多元化、在组织设置上采取公共体育服务组织专业化、在服务管理上实行公共体育服务管理智能化是我国公共体育服务模式实现向政企社合作模式转变的策略,以及完善政企社合作模式的公共体育服务并促进其健康可持续的发展的手段;促使公共体育服务形成“多元参与、居民自治、共建共享”的合作治理格局,最终实现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的目标。
  • 袁雷, 郭昱铄, 俞大伟
    2016,35(4): 48-53.
    摘要 ( ) PDF (538 KB) ( )
    在国际关系视角下,运用逻辑分析、历史研究等方法对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体育对外援助进行研究。在深入阐述其转变,综合提炼其特点,客观总结其贡献基础上,得出研究结果:1)伴随着经济因素的凸显,减少了援建体育场馆设施以减轻国家财政负担;2)在处理体育对外援助中的意识形态色彩趋于淡化,中国与西方国家的体育交往逐渐增多,主动融入国际社会,积极参与国际多边合作机制、国际间政府组织和非政府组织发起的多边体育援助;3)体育教练的长期外派与体育专家的短期讲学相结合,重视对受援国软件方面的援助,丰富了民间体育援助的力量;4)促进了受援国体育事业的普及和提高,能够始终如一地承担国际责任,有效配合了国家外交大局的需要。
  • 张颖, 王振
    2016,35(4): 54-58.
    摘要 ( ) PDF (412 KB) ( )
    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与归纳法,对以往关于体育用品品牌竞争力的国内研究文献展开详尽梳理。较全面地阐释了体育用品品牌竞争力的研究现状,然后从国内研究呈现的特点与存在的不足两个角度对现有文献进行了述评,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今后研究的展望:从心理学、社会学、体育学等视角探究品牌竞争力的机制机理,从质性研究、实验分析等方法探索品牌竞争力的大数据研究。
  • 李洋洋, 刘志敏
    2016,35(4): 59-65.
    摘要 ( ) PDF (618 KB) ( )
    为践行中国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推动城乡体育均衡发展”的理念,实现群众体育发展达到新水平的目标,运用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基于社会实践理论对我国12省、直辖市、自治区城乡居民体育参与情况进行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城乡居民处在不同的场域,具有不同的资本,形成了特有的惯习,导致其在体育参与度、体育消费和体育价值观方面差异显著。建议从场域间的居民体育参与利益趋同、培养惯习和文化资本的融入方面缩小城乡居民体育参与度、行为方式和体育消费上的差距。
  • 李娜
    2016,35(4): 66-72.
    摘要 ( ) PDF (790 KB) ( )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探讨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观赛态度和观赛意向如何影响球迷的现场观赛。采用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707名球迷进行调查,并验证假设模型。结果显示:观赛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对观赛意向均有正向预测作用,且主观规范的预测作用最强;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和观赛意向对球迷现场观赛具有正向预测作用。
  • 刘家昊承, 冯俊意, 何劲鹏
    2016,35(4): 73-77.
    摘要 ( ) PDF (469 KB) ( )
    在解释学视域下,运用文献资料法等研究重塑中超球迷看台行为文化的意义与应然模式,为打造中超赛场球迷看台行为文化的新范式提供合理的路径选择。结果:俗套、单一的球迷看台行为文化缺乏与足球竞技相匹配的激情,难以唤起赛场内外球迷的共鸣与归属是中超联赛文化仍然贫瘠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充满激情与地域文化、具有强大聚合效应的Ultras、Curve、Tifo等西方球迷看台行为文化的借鉴与融合将是重塑中超球迷看台行为文化的可行路径。
  • 柳鸣毅, 张朋龙, 李健楠, 张毅恒
    2016,35(4): 78-83.
    摘要 ( ) PDF (1394 KB) ( )
    校外体育参与率是关乎青少年体育普及程度和精英人才选拔广度的重要指标。以英国青少年体育参与模式为主要研究对象,运用公共政策分析法,厘清英国国家、社会和市场在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领域的职能,形成了“政府以政策引导、社会以空间融合、市场以配置资源”的职能定位。英国青少年校外体育参与模式是以“政策-组织-活动-竞技”为主要框架的发展主线,实现了通过政策法规规制政府和体育社会组织行为的目的,将组织作为孵化地,发挥其权威性、协作性和基层性的特征,以开展多元化活动,卓有成效的精英人才培养和体育运动的广泛普及来展现其公共政策的普适性,以启示我国青少年体育公共治理政策。
  • 高观福
    2016,35(4): 84-87,99.
    摘要 ( ) PDF (585 KB) ( )
    以期望-价值理论及跨理论模型为基础,分析各个健身运动行为改变阶段的期望信念、价值信念以及行为特征,探讨影响人们选择不同健身行为阶段的因素。研究发现在思考前期,健身参与者对于健身运动是低期望信念、低价值信念;在思考期,健身参与者对于健身运动期望信念维持低态,价值信念略有提升;在预备期,健身参与者对于健身运动期望信念和价值信念增加;在行动期,健身参与者对于健身运动的期望信念大幅增加,内在价值信念增加。在维持期,健身参与者对于健身运动的期望信念继续增加,成就价值信念增加。
  • 运动人体科学
  • 衣雪洁, 常波, 马铁, 高海宁, 赵大林, 李雨, 曹师承
    2016,35(4): 88-93.
    摘要 ( ) PDF (512 KB) ( )
    目的:探讨长期有氧运动对糖尿病大鼠骨骼肌瘦素(leptin)-腺苷酸激活蛋白激酶(Adenine monophosphate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 -乙酰辅酶A羧化酶(Acetyl-CoA carboxylase,ACC)通路和糖脂代谢紊乱的影响,为揭示运动防治糖尿病的机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高脂饮食结合小剂量链脲佐菌素 (Streptozotocin,STZ)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其分成对照组(CON)、糖尿病组(AC)、糖尿病运动组(AE),运动组采用6周游泳训练,1 h/d,5d/周。结果:① 6周运动干预后,AC组大鼠出现高体重、高血糖、高胰岛素和高瘦素现象;同时骨骼肌中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FFA)和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均明显高于NC组,肌糖原(muscle glycogen,MG))含量却显著下降;并伴有骨骼肌瘦素含量明显升高(P<0.01),瘦素受体、AMPKα1、α2的磷酸化水平与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或P<0.01);ACC磷酸化水平显著减少(P<0.05)。②6周运动游泳训练有效降低了“四高现象”;骨骼肌中的TG和FAA含量也显著下降,肌糖原含量显著增加(P<0.05或P<0.01);瘦素受体、AMPKα1、α2的磷酸化水平与蛋白表达,以及ACC的磷酸化水平均明显增加(P<0.05 或P<0.01)。结论:2型糖尿病大鼠骨骼肌leptin-AMPK-ACC信号转导通路受损,引起骨骼肌糖脂储备的异常,可能是引发机体胰岛素抵抗和糖脂代谢异常的原因之一;长期有氧耐力训练可部分修复骨骼肌leptin-AMPK-ACC信号转导通路的受损,改善胰岛素抵抗和糖脂代谢异常。
  • 肖锦山, 张玲
    2016,35(4): 94-99.
    摘要 ( ) PDF (618 KB) ( )
    目的:以进行力竭性游泳运动的小鼠为模型,探讨厚朴酚对力竭运动小鼠心肌肥厚、PPARγ和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小鼠分为空白组、力竭组和厚朴酚干预组,后两组小鼠进行为期两周的力竭游泳运动。观察厚朴酚对力竭运动小鼠运动力竭时间、心脏重量指数、心肌细胞横径、心肌组织中TNF-α 、IL-1含量及PPARγ 与NF-κB 亚基p65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与空白组相比,力竭组上述指标的变化表明力竭运动诱导小鼠心肌肥厚的模型制备成功;用厚朴酚干预后可显著延长力竭运动小鼠的运动力竭时间、降低心脏重量指数、减小心肌细胞横径、降低心肌组织中TNF-α 和IL-1含量、降低p65的基因和蛋白表达,提高PPARγ的基因和蛋白表达(P<0.01),但与空白组仍有一定差异(P<0.01)。结论:厚朴酚能改善力竭运动引起的小鼠心肌肥大,机制可能其与调节PPARγ和NF-κB的表达有关。
  • 陈祎
    2016,35(4): 100-104.
    摘要 ( ) PDF (475 KB) ( )
    目的:探讨男性增龄对递增负荷力竭运动后血压恢复的影响。方法:150名健康男性,分为青年组、中年组和老年组。受试者进行一次递增负荷力竭运动实验,分别测定运动前安静时、运动中以及运动后恢复期的血压(BP)和心率(HR)。BP恢复参数包括运动后第1 min、第3 min收缩压恢复速率(SBPR)和舒张压恢复速率(DBPR),分别计作SBPR(1 min)、SBPR(3 min)、DBPR(1 min)和DBPR(3 min);运动后第3 min的SBP与运动后第1 min SBP的比值(第3 min SBP恢复比,rSBPR)以及SBP恢复时间。结果:1)运动前安静状态下,中年组和老年组SBP高于青年组(P<0.05);力竭运动即刻青年组SBPmax低于中年组和老年组(P<0.05);运动后恢复期各时间点SBP青年组低于中年组(P<0.05),中年组低于老年组(P<0.05);三组DBP在运动前后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2)SBPR(1 min)、SBPR(3 min)、DBPR(1 min)和DBPR(3 min)在青年组高于中年组(P<0.05),中年组高于老年组(P<0.05),而rSBPR和SBP恢复时间在青年组低于中年组(P<0.05),中年组低于老年组(P<0.05)。3)偏相关分析显示,年龄与rSBPR(R=0.366,P<0.05)和SBP恢复时间(R=0.410,P<0.05)呈正相关。结论:1)运动后SBP从峰值下降至安静水平的时程变化存在年龄差异,而增龄对于运动后DBP的时程变化则无显著影响;2)随着年龄增长,BP恢复速率减慢;3)年龄是rSBPR和SBP恢复时间的独立预测变量。
  • 体育教育训练学
  • 沙临博, 李杰凯
    2016,35(4): 105-110.
    摘要 ( ) PDF (248 KB) ( )
    从制胜规律的研究现状、理论支撑和提出背景对制胜规律研究命题存在的合理性进行了剖析,认为制胜规律研究与博弈论思想相悖,且具有明显的历史局限性和功利性。建议制胜规律研究的提法应当弱化,竞技博弈理论的核心应是研究以提高竞技能力为主、解析规则和对手情况为辅的“占优策略”。
  • 杨阿丽, 张鑫, 郭峰, 杨波, 杨传宇, 杨馨婷
    2016,35(4): 111-117.
    摘要 ( ) PDF (2772 KB) ( )
    目的:以单板U型滑雪项目为例,探索运动训练对运动员视觉空间方位知觉影响的认知加工特点,了解运动员与普通人群在视觉空间方位知觉反应抑制的ERPs成分特征上的差异,确定同类项目运动员视觉空间方位知觉反应抑制能力的指向性指标,为科学训练、选材和评估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国家单板U型滑雪运动员8人(运动组)和普通大学生8人(对照组)为研究对象。采用Go-Nogo实验范式诱发受试者视觉空间方位知觉反应的ERPs。结果:1)运动组被试Go刺激的反应时显著低于对照组。2)无论是水平方位还是垂直方位,140~220 ms出现的早期成分N2在 Go条件下比Nogo条件下诱发的波幅更大,且垂直方位的顶区电极波幅明显大于其他区域。垂直方位额脑区Fz潜伏期比中央脑区电极Cz、Cpz更短。3)300~420 ms出现的晚期成分P3,水平方位的中央脑区比前额区、顶区波幅更明显,运动组的额区、中央脑区比对照组波幅大。顶区Nogo-P3波幅明显小于Go-P3,垂直方位中央脑区波幅大于其他脑区,运动组的Nogo-P3波幅显著大于对照组,顶区Nogo-P3小于Go-P3波幅。水平方位的脑顶区Nogo-P3潜伏期长。结论:单板U型滑雪项目运动员在Go/Nogo任务下执行动作时的反应时比普通人更短,运动员对冲突的反应抑制加工能力比普通人强,Nogo-P3的成分特征可以作为测量单板U型滑雪运动员视觉空间方位知觉反应抑制能力的良好指标。
  • 张晓琳
    2016,35(4): 118-122.
    摘要 ( ) PDF (423 KB) ( )
    我国马拉松赛事“热”现象必定蕴含着一定的价值原由,值得解析与探讨。采用文献资料、演绎推理和归纳分析等研究方法,从价值融合的视角系统解析了我国马拉松赛事“热”现象的背后原因。诠释了价值融合的内涵与马拉松赛事“热”现象,阐述了我国马拉松赛事“热”现象的演化轨迹,提出了马拉松赛事“热”现象中的价值需求表达等内容。建议:注重马拉松赛事积极价值的开发策划、加强马拉松赛事负面价值的规范管理、实现马拉松赛事价值融合的深度发展,进而为我国马拉松赛事积极价值的开发提供理论借鉴与参考。
  • 刘留
    2016,35(4): 123-127.
    摘要 ( ) PDF (426 KB) ( )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首先扼要地介绍了曾源自于美国而当下依然兴盛于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体育教育领域中的运动教育理论,然后从生命意蕴层面专门地予以梳理、分析和解读运动教育的人文内涵。这不仅有助于体育教育工作者正确地认识和准确地把握运动教育的本质,甚至有益于我国体育教育工作者从生命关怀高度,结合学校实际,运用该理论更好地服务于体育教育实践,使之可以在追求生命发展、注重生命体验、提升生命质量过程中找寻怎样培养学生运动能力、怎样培育学生运动素养和怎样激发学生参与热情等问题的相关答案。
  • 民族传统体育学
  • 杨建营
    2016,35(4): 128-133.
    摘要 ( ) PDF (411 KB) ( )
    为使学校武术教育改革实践更符合“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国家需要,主要研究了学校武术教育的改革理念。首先理清了学校武术教育改革的思路,其次剖析了3种典型的武术教育改革思想及其改革实践所做出的贡献和存在的不足,最后以长期的教学改革实践为依据,总结提炼了适合当前各级普通学校具体实际和普通学生具体实际的改革理念,即“立足单势、强调技击、突出对抗、培育精神”。
  • 陈威
    2016,35(4): 134-138.
    摘要 ( ) PDF (450 KB) ( )
    运用文献查阅、田野调查、走访及个案研究等方法,对淮海地域武术活动状况进行梳理。运用日常生活批判理论对其在不同生活世界中的传承状况进行分析,并提出回归日常生活世界和非日常生活世界之中的武术文化传承路径,以及对能够协调同步两种生活世界的武术文化传承模式进行探讨。认为武术文化源自生活之中,随着日常生活世界和非日常生活世界结构图式的不断变化而变化,因而其传承仍要回归到不同的生活世界之中。
  • 周家金, 孙庆彬, 陈诗强, 朱波涌
    2016,35(4): 139-144.
    摘要 ( ) PDF (762 KB) ( )
    运用田野调查法和文献资料法,以桂西北古壮寨纳洞村为调查点,调查蚂拐舞传承的历史沿革和文化空间,解析蚂拐舞的文化层次,总结蚂拐舞保护传承的经验,为少数民族村落传统体育的保护传承提供参考。研究认为纳洞村蚂拐舞具有独特的文化空间,包含器物、制度、行为和心态等4个层次的文化内容;纳洞村蚂拐舞保护传承的经验:发挥体育器物的文化载体功能,尊重村落传统体育制度,注重体育精神价值的传承,依靠以宗族为根基的民间力量,坚持文化整体观,实施整体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