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 全选
    |
    公共体育服务高质量发展研究
  • 闫建华
    2024,43(5): 1-7. doi: 10.12163/j.ssu.20240560
    摘要 ( ) HTML ( ) PDF (484 KB) ( )

    法政策学分析显示,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目前仍存在立法空间。为提高其治理法治化水平,应基于权利、平等与均等并重的立法价值取向,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法治化两个方面进行建设。首先,建立国家、地方、部门多层次法律制度体系,从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政策的制定应当广泛征询社会意见并通过法制部门审查、政策转化为法律应当达到稳定的条件、加强法与政策之间的协调性等方面建立法与政策的良性互动机制。其次,建立包括主体、内容、程序、监督在内的一整套行为机制,逐渐推进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治理能力法治化。

  • 董佳华, 宋秀丽, 蔺麒
    2024,43(5): 8-14. doi: 10.12163/j.ssu.20240710
    摘要 ( ) HTML ( ) PDF (557 KB) ( )

    面对城市社区公共体育服务资源碎片化、配套不齐与相关利益主体关系复杂等问题,嵌入式治理通过精准对接供需、激发社会多元主体活力、提升服务质量和促进服务下沉等优势,切实解决城市社区公共体育服务供需失衡问题。本研究运用嵌入式治理理论构建城市社区公共体育服务运行框架,分析组织、环境、技术以及制度4个方面赋能城市社区公共体育服务供需适配的运行机理,指出基层体育社会组织建设零散单一、多元属性社区环境融合尚不深入、数据链接不畅与理念执行偏差、责任配置规范缺位与共享制度细化不足等4个问题。据此提出靶向通路,从加强组织资源共享意识与创新能力培养、构建居民运动环境需求画像、完善社区体育服务数据标准体系、优化责任分配机制与共享制度实施模式等4个方面推动嵌入式治理视域下城市社区公共体育服务供需适配,以期为进一步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参考。

  • 张古悦
    2024,43(5): 15-21. doi: 10.12163/j.ssu.20240664
    摘要 ( ) HTML ( ) PDF (648 KB) ( )

    社区公共体育服务质态适老化升级改造能够为居民提供更高质量的社区公共体育服务。本文通过AGIL功能分析模型框架,探讨新质生产力推动社区体育资源配置均衡供给、数字化健身指导协助实现社区公共体育服务目标、数智化设备提升老年群体参与社区体育活动意愿、规划构建老年人社区智慧体育服务管理机制等。当前,社区公共体育服务存在体育资源分配难以平等、人才匮乏和专业素质不高、数智设备适老化程度低,以及规范标准制定仍存短板等问题。因此,需要通过数智管理平台助力体育资源公平分配、快速提升社区智慧公共体育服务效能、促进社区体育数智设备创新升级,并在政府主导下实现适老化体育服务生态系统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为社区公共体育服务质态的适老化升级改造提供了新思路和实践路径,为社区公共体育服务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 学校体育
  • 李辉, 马潇曼, 孙凡, 李蕊, 潘祥
    2024,43(5): 22-28. doi: 10.12163/j.ssu.20240448
    摘要 ( ) HTML ( ) PDF (488 KB) ( )

    身体运动是培育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的主要抓手。在以核心素养为纲的背景下,本研究尝试阐释通过身体运动生成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素养的路径。研究认为,“怎样动”是生成运动能力素养的关键,习惯和能力是健康行为素养的核心内涵,建立与要求相符的价值等级秩序是生成体育品德素养的基础。三维度的核心素养均是学生以身体运动为手段参与体育活动时,通过应对活动中的不同刺激,产生并累积效应而生成。为达到生成核心素养的目的,体育教学应秉承预成和生成相结合的思维,重视设计核心素养生成的必要条件、教学过程中的效应累积和从生成过程中获取全方位的反馈。

  • 吴双, 靳海霞
    2024,43(5): 29-35. doi: 10.12163/j.ssu.20240734
    摘要 ( ) HTML ( ) PDF (600 KB) ( )

    数智化是教育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支撑,为新时期学校体育优质均衡发展赋能。本研究立足教育信息化发展背景,采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法等,以数智治理这种现代化的治理模式研究学校体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机制、困境与路径,为我国学校体育优质均衡发展提供借鉴。研究认为,我国学校体育发展面临数智教育制度保障欠缺、数智技术融合应用不深、数智要素资源配置不均、数智治理主体利益冲突等现实困境。据此提出实践路径:健全数智教育制度保障,优化学校体育优质均衡发展机制;完善数智技术应用基础,激发学校体育优质均衡发展动力;优化数智要素资源配置,创新学校体育优质均衡发展模式;协调数智治理主体关系,优化学校体育优质均衡发展结构。

  • 梁城铭
    2024,43(5): 36-42. doi: 10.12163/j.ssu.20240674
    摘要 ( ) HTML ( ) PDF (533 KB) ( )

    近年来,随着国家政策的推动,学校体育逐渐从教育边缘走向中心,呈现出转向的必然趋势。立足于协同育人理论,分析学校体育在转向过程中的瓶颈问题和运行通路。研究发现,当前学校体育面临着教学内容的知识结构缺乏系统性、“教会、勤练、常赛”的制度体系尚未完善、家校社协同促进效率不佳等瓶颈问题。据此提出运行通路:面向未来需打通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的内外通路,即对内营造爱体育、勤锻炼的校园文化,全家总动员的家庭氛围,全民健身的社区环境;对外构建协同共生的家校社育人体系,资源共享、信息互通的协同育人机制,形成运动健康共同体模式,为学校体育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通路。

  • 叶松东, 段锐
    2024,43(5): 43-50. doi: 10.12163/j.ssu.20240688
    摘要 ( ) HTML ( ) PDF (493 KB) ( )

    体育教育作为我国国民身体素养与国家富强的基石,其公平性一直备受瞩目,而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与广泛应用则为推动新时代我国的体育教育公平提供了新机遇。采用文献研究法、逻辑分析法等,遵循“搭建分析框架—厘清耦合动力—阐释辩证关系—提出实践进路”的思路,分析人工智能赋能体育教育公平的关键维度、约束限度与实践向度。研究认为:体育教育公平包括平等性、补偿性和差异性公平,在智能体育教学、评估、管理、辅导和仿生工具的支持下,经由政策、技术产业和现实驱动促进了人工智能与体育教育公平深度耦合。人工智能通过完善整体性、强化弥补性和精确个性化体育教育资源分别助推了平等性、补偿性和差异性公平。针对人工智能基础设施缺失、师生数字素养欠佳和实践应用不当引发的技术享有与使用差距,提出人工智能赋能体育教育公平的实践向度:优化体育教育公平制度,保障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均等化;提升师生数字素养,消解人工智能使用的数字鸿沟;科学应对使用风险,释放人工智能赋能的公平效能。

  • 廖粤生, 王先亮
    2024,43(5): 51-58. doi: 10.12163/j.ssu.20240213
    摘要 ( ) HTML ( ) PDF (776 KB) ( )

    数字技术为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新资源、新手段、新平台与新模式,是落实“以体育人”教学理念、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支撑和动力源泉。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探究数字技术赋能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生成逻辑、实践困境。研究认为,精准识别、精准分析、精准供给、精准评价和精准治理5个方面共同构成数字技术赋能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逻辑框架;数字技术赋能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仍存在制度设计有待完善、思维理念打造不足、技术支撑尚显薄弱、伦理规范亟待构建等实践困境。提出如下推进策略:完善制度设计,规范运行机制;强化理念引领,深化思维认知;加强技术研发,提升应用效能;构建伦理标准,化解伦理冲突。

  • 朱丹阳, 李启迪, 邵伟德
    2024,43(5): 59-65. doi: 10.12163/j.ssu.20240595
    摘要 ( ) HTML ( ) PDF (636 KB) ( )

    当前,学界对于“运动技能是一种什么样的知识”“人是如何习得运动技能的”等体育教学原理问题仍缺乏哲学认识论层面的深入探讨。基于波兰尼的默会认知理论,认为运动技能的本质是能力之知,并在探究身体具身性、主体亲知性、动态整合性等认知特征的基础上,分析运动技能的获得机制:运动技能的习得是认识主体发挥自身的默会能力,进行动态反复的默会整合过程。基于此,在运动技能教学中,应突出范例优先规则、形成共感、亲身体验、生成理解力4个方面,即提供直接的手把手教学、建立师生身体运动感觉共同体、创设深度体验的运动学习情境、优选领会式教学模式等策略。

  • 群众体育
  • 何祖星, 舒宗礼
    2024,43(5): 66-72. doi: 10.12163/j.ssu.20240700
    摘要 ( ) HTML ( ) PDF (494 KB) ( )

    体育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体育现代化政策表现为坚持人民至上,全人群共享的包容性体育政策不断巩固;坚持问题导向,全生命周期覆盖的支持性体育政策不断优化;坚持系统观念,全要素发展的综合性体育政策不断完善;坚持融合发展,全社会参与的融合性体育政策不断突破;坚持项目带动,全链条落实的体育政策质效不断提升等发展特征。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以高质量发展助推体育现代化建设,应以构建现代化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为重要基础,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以提升政府体育治理能力为重要保障,深入推进体育治理现代化;以发展体育新质生产力为重要增长极,加快体育改革步伐,实现2035年建成体育强国的战略目标。

  • 华宏县, 范起萌, 卢文云
    2024,43(5): 73-79. doi: 10.12163/j.ssu.20240496
    摘要 ( ) HTML ( ) PDF (1184 KB) ( )

    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基于多源流理论分析框架,探讨我国体医融合政策的变迁动力,并提出优化路径。研究发现,问题源流、政策源流、政治源流成为体医融合政策的变迁动力;三股源流交汇、耦合,开启“政策之窗”,从而推动体医融合政策变迁。据此提出优化路径:重视问题源流的导向作用,准确识别体医融合政策问题;拓宽政策源流的参与主体,完善体医融合政策方案;契合政治源流的价值取向,营造体医融合政策环境;把握“政策之窗”开启的关键时机,适时创新体医融合政策供给。

  • 李峰, 张书艺, 杜长亮, 刘璐
    2024,43(5): 80-87. doi: 10.12163/j.ssu.20240694
    摘要 ( ) HTML ( ) PDF (593 KB) ( )

    体育赛事以兼具文化性、社会性、竞赛性等特质逐渐凸显出促进乡村振兴的独特价值。本研究对22个典型案例进行定性比较分析,探究体育赛事助力乡村振兴的驱动要素与集合构型。研究发现:体育赛事助力乡村振兴的驱动因素包含政府支持、市场资本、技术支撑、村民参与和内生资源,其中政府支持为必要性因素。多因素间组合呈现内外联动型、环境资源型、自给自足型3类体育赛事助力乡村振兴的集合构型。立足于3类构型实际,提出发展向度:增强市场资本参与,以品牌思维强化赛事建设;以“赛事+”模式创新业态发展,助力乡村繁荣发展;坚持以村民为中心、以“一盘棋”理念推动多构型融合。

  • 王慧文, 黄晓灵
    2024,43(5): 88-95. doi: 10.12163/j.ssu.20240304
    摘要 ( ) HTML ( ) PDF (948 KB) ( )

    农村体育高质量发展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不仅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应有之义,也是建设体育强国的有效途径。基于农村体育高质量发展与乡村振兴的内涵和融合发展机理,运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借助区域比较理论和产业融合理论,对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和独特资源禀赋进行组合,提炼出“体育+农业+旅游”“体育+文化+生态”“体育+田园综合体”“体育+康养”4种融合发展典型模式。据此,提出促进二者融合发展的启示:因地制宜施策,彰显地方特色;整合优势资源,增强发展势能;打造品牌赛事,注入发展动能;加强产业融合,创新发展模式。

  • 孙威
    2024,43(5): 96-101. doi: 10.12163/j.ssu.20240740
    摘要 ( ) HTML ( ) PDF (614 KB) ( )

    青少年体育消费要素迭代升级对于推动体育经济发展和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阐释青少年体育消费要素迭代升级的基本内涵及主要特征,针对新发展阶段我国青少年体育消费要素迭代升级的阻滞因素提出推进路径。研究认为,青少年体育消费要素迭代升级是为实现一定消费价值或目标而持续动态创新的过程,其在新发展阶段呈现出目标导向性、产品创新性等鲜明特征。新发展阶段我国青少年体育消费要素迭代升级存在体育消费观念的异化现象凸显、体育消费结构的合理性亟待优化、体育消费方式的创新力度不足、体育消费环境的保障功能未有效发挥等阻滞因素。据此提出推进路径:以目标迭代为导向,更新青少年体育消费观念;以要素创新为动力,完善青少年体育消费结构;以协同治理为抓手,改进青少年体育消费方式;以系统保障为支撑,优化青少年体育消费环境。

  • 竞技体育
  • 柏景岚, 马宁
    2024,43(5): 102-108. doi: 10.12163/j.ssu.20240607
    摘要 ( ) HTML ( ) PDF (567 KB) ( )

    从协同治理的视角研究体育赛事活动的行政监管问题,提升监管效能,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体育赛事产业繁荣发展的基石。运用文献资料与逻辑分析法,探究协同治理各主体在体育赛事活动中的角色定位;同时,发现多元主体认知偏差、协同治理机制不完善、监管职责定位不清、行政监管手段滞后、评价体系不健全等诸多监管方面面临的现实困境。针对上述困境,提出破解之道:达成协同治理共识,纠正多元主体认知偏差;完善协同治理机制,提升协同治理效率;明确政府主体行政监管职责,依法履行监管义务;实施线上线下联动监管,确保监管无盲区;健全绩效评价体系,形成监管闭环。

  • 郑嘉昕, 刘瑾, 黄涛
    2024,43(5): 109-116. doi: 10.12163/j.ssu.20240624
    摘要 ( ) HTML ( ) PDF (569 KB) ( )

    为探究CBA联赛观众观赛行为意向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采用解释性时序设计,运用《观赛动机调查问卷》《感知价值量表》《满意度量表》《观赛行为意向量表》对610名CBA联赛观众展开调查,并对其中6名观众进行访谈。研究结果:现场观赛动机、感知价值、满意度和观赛行为意向显著相关。现场观赛动机对观赛行为意向的直接效应显著,感知价值、满意度在现场观赛动机和观赛行为意向间的独立中介和链式中介作用显著。研究结论:CBA联赛观众现场观赛动机既可直接对观赛行为意向产生正向影响,又可通过感知价值、满意度的独立中介或链式中介作用间接影响观赛行为意向。建议:开展系统性、周期性、持续性的宣传推广,激发观众现场观赛动机;基于经济价值、情感价值、社会价值等多重角度,提升观众的感知价值;改革创新CBA联赛的治理机制与管理模式,提高观众的满意度。

  • 体育产业
  • 余思均, 赵敏, 熊禄全
    2024,43(5): 117-123. doi: 10.12163/j.ssu.20240596
    摘要 ( ) HTML ( ) PDF (462 KB) ( )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分析新质生产力赋能体育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逻辑理路和关键障碍,并提出实践路径。研究认为,新质生产力赋能体育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强调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以绿色发展理念为价值导向,整合和革新政策、技术、人才、数据等生产要素,驱动体育旅游产业供应链集约化、管理链数字化、价值链绿色化和配置链高效化;但目前仍面临政策要素整合与支持不足、技术要素升级与应用不足、人才要素数量与质量不足、数据要素挖掘与利用不足等关键障碍。基于此,提出实践路径:健全政策制度体系,确保赋能的稳定性;优化技术创新环境,增强赋能的实效性;完善人才培养体系,保障赋能的持续性;培育数据要素市场,提高赋能的精准性。

  • 黄玉阳, 孙来爽, 邹本旭
    2024,43(5): 124-130. doi: 10.12163/j.ssu.20240697
    摘要 ( ) HTML ( ) PDF (619 KB) ( )

    随着数字经济持续嵌入户外运动产业,数字技术正推动我国户外运动市场服务供需精准适配。立足数字技术驱动我国户外运动市场服务供需适配的理论内涵,深入分析数字技术驱动户外运动智慧制造、场地、平台、零售、赛事、教育供需适配的价值意蕴。研究认为,我国户外运动市场服务供需适配面临顶层设计欠缺,主体协同乏力;户外运动企业创新动力不足,数字技术应用认知滞后;户外运动复合型人才匮乏,创新成果难以转化;信息茧房效应加剧,数据保护机制缺位;青年群体户外运动消费观念异化,市场秩序易被扰乱;老年群体技术鸿沟凸显,需求潜力亟待释放等现实阻滞。基于此,提出纾解策略:强化顶层设计,加快体制机制融合;加快数字技术应用,提高户外运动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强数字人才培养,推进户外运动产学研一体化;构建数字治理体系,提升户外运动用户信任度;规范户外运动市场服务秩序,缩小消费文化差异;扩大数字包容,释放老年群体潜在需求。

  • 体育文化
  • 郭江浩
    2024,43(5): 131-137. doi: 10.12163/j.ssu.20240666
    摘要 ( ) HTML ( ) PDF (1467 KB) ( )

    虚拟数字人与体育的融合发展在创造新机遇的同时,亦引发系列风险,及时对相关风险予以关注和反思,有益于规范虚拟数字人在体育领域的应用。本文基于对虚拟数字人的概念界定,梳理其在体育领域应用的概况,继而分别从技术、伦理、法律3个维度考察虚拟数字人与体育融合发展中潜藏的风险,并据此提出纾解路径。研究认为,虚拟数字人在竞技体育、学校体育、群众体育和体育产业中得到广泛应用,体现出卓越的技术效能,但仍面临三重风险:在技术维度,虚拟数字人存在数据偏差、算法黑箱等缺陷;在伦理维度,虚拟数字人创设的数字生命涉及“数字永生”以及“物质身体”式微的隐忧;在法律维度,虚拟数字人可能面临侵犯个人隐私权、增加犯罪概率等风险。鉴于此,基于“技术-伦理-法律”的治理框架,提出虚拟数字人在体育领域应用的风险纾解路径:优化数据采集和算法设计以提高技术研发标准,普及科技伦理教育以创设协同治理环境,秉持法律治理思维以促进法律保障与救济,旨在最大限度释放虚拟数字人在体育领域的“正向技术性”溢出效应。

  • 史景龙, 罗小兵, 鲁长芬
    2024,43(5): 138-144. doi: 10.12163/j.ssu.20240453
    摘要 ( ) HTML ( ) PDF (487 KB) ( )

    新兴科技的应用极大地推动了体育空间的高质量发展,但科技的深度介入也使体育空间面临一些风险或挑战。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从科技介入视角审视体育空间的演进,并在探究科技异化与科技人化的辩证关系基础上对体育空间中的异化现象及其消解进路进行深入探讨。研究认为:科技异化在体育空间中主要体现为人的主体性地位被客体性符号异化、体育场景的差异化被同质化异化、体育空间的生态价值被工具价值异化。据此提出科技人化理念下体育空间的发展理路:提升个性化服务与人文关怀,关注个体的体育健康促进;增强沉浸体验与社群互联,构建多元互动的体育场景;推动生态融合与健康传播,打造绿色可持续发展的体育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