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2016年, 第35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16-12-25
      
  • 全选
    |
    博士论坛
  • 冯维胜, 曹可强
    2016,35(6): 1-5,13.
    摘要 ( ) PDF (739 KB) ( )

    公共体育服务和体育产业在性质、目标和运行体系等方面存在差异,但作为构成体育事业的两个方面,二者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影响。运用微观经济理论对公共体育服务和体育产业的作用机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公共体育服务和体育产业存在“替代”和“收入”两种关系。一方面,公共体育服务投入的增加,会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体育产业;另一方面,公共体育服务的增量供应提高了公众的效用水平,产生收入效应。二者关系的最终结果由这两种效应的综合作用决定,而且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和非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对体育产业影响的总效应不同,前者对体育产业具有正外部性,能够促进体育产业发展,后者挤占体育产业市场,短期内会影响体育产业发展。由此给出政策建议,一是加大基本公共体育服务的供给力度,减少非基本公共体育服务的财政支持;二是降低政府直接生产的比例,更多采用政府购买、公私合作、合同外包等间接供给方式;三是通过税收、补贴等政策手段引导社会资本的体育投资倾向。

  • 徐士韦
    2016,35(6): 6-13.
    摘要 ( ) PDF (496 KB) ( )

    运用文献资料、历史研究、文本分析等方法,对澳大利亚联邦建立以来的大众体育政策的演进历程进行回顾和总结,认为澳大利亚体育政策经历了孕育期、萌芽期、加速期、黄金期四个历史阶段,并在此基础上对澳大利亚大众体育政策演进的动力进行深入分析。最后根据我国体育发展的实际,探寻澳大利亚大众体育政策演进历程中的积极参考价值,认为当前我国大众体育政策的发展应激活和吸纳社会资源、彰显体育的多元价值、注重体育的公平参与、回归大众生活。

  • 体育人文社会学
  • 董进, 夏成前, 战炤磊
    2016,35(6): 14-21.
    摘要 ( ) PDF (452 KB) ( )

    集群发展是体育用品制造业的主导模式,既是化解体育用品制造业现实危机的有效手段,也是新常态下体育用品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根本路径。从行业集中度、空间基尼系数、区位熵等指标来看,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在部分地区已经呈现出集群发展态势,但是集群效应仍有待提升。因此,必须积极探索体育用品制造业集群发展的有效路径,特别是要立足比较优势,创新特色模式;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契机,着力突破多重要素瓶颈;瞄准突出问题,完善推进机制。

  • 姚健
    2016,35(6): 22-28.
    摘要 ( ) PDF (1057 KB) ( )

    为深入落实国务院颁布的体育产业新政策中打造一批高水平名牌赛事的战略部署,实现建成世界一流职业联赛的美好蓝图,以2014-2015赛季CBA联赛成立20周年这一独特发展阶段竞赛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切入点,运用文献资料调研、录像观察、专家访谈等方法对CBA联赛竞赛制度改革的目标进行总结与提炼:主要包括竞赛的公正性、观赏性、均衡性、健康性、独特性5个方面,进而提出了实现目标的保障路径:主要包括发动机制、依托基点、推进方式、动力支持、运行机制。

  • 张兴泉
    2016,35(6): 29-33.
    摘要 ( ) PDF (434 KB) ( )

    结合社会学中的失范理论,利用理论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职业化进程中中国足球“失范现象”的形成机制。研究认为:早在中国足球职业化改革前,操纵比赛的行为就已经存在,这为职业化后期越轨行为的涌现做了价值观准备和行为模式准备。职业联赛开始之后,足球被赋予更高的政治意义和经济价值,在高强度的利益驱动下,社会中的某些个人、团体尝试冲击和违反规范。面对这些失范行为,社会规范出现了供给不足和执行不力的局面,于是出现了失范者获利,遵守规范者利益受损的规范贴现效应,从而导致失范行为被广泛复制。

  • 黄红媛, 叶锦, 刘宁宁, 杨腕舒, 黎天乐
    2016,35(6): 34-38,64.
    摘要 ( ) PDF (785 KB) ( )

    为整体揭示运动项目与体育经济的历史渊源、运行规律,为当下我国体育经济化发展追本溯源,寻求历史依据,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基于历史演进视角,梳理出运动项目与体育经济的历史运行轨迹。研究认为:随时代变迁,两者呈现由表及里的内在联系程度变化关系;而国外运动项目的产生、发展带动了其内在体育经济要素、体育经济现象、体育经济形态的演化。据此得出在体育经济元素日益浓厚的今天,要深度挖掘运动项目的历史文化基因和独特价值追求。

  • 张瑞林, 李凌
    2016,35(6): 39-43.
    摘要 ( ) PDF (651 KB) ( )

    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以结构方程模型为研究工具,以投资理论为研究基础,构建体育消费结构影响因素模型。从定量分析的研究角度讨论投资结构对需求再到消费结构影响因素分析。路径检验发现:“投资结构→需求”与“需求→消费结构”在路径上P值影响关系均显著;体育消费结构对体育消费影响因素都有正向直接效果;投资结构程度越高,需求因素就越高,从而影响体育消费结构的程度就越高。

  • 赵松, 常乃军, 白春燕
    2016,35(6): 44-48.
    摘要 ( ) PDF (396 KB) ( )

    人的全面发展既是竞技体育的题中应有之义,也为解决竞技体育中的发展问题提供了理论视阈。从人的身体、心理与社会道德三个层面阐述了竞技体育对人的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现代竞技体育在商业化、政治化、功利化的影响下出现了异化现象,其实质是背离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本有内涵。竞技体育中人的身体、心理、道德的异化导致竞技体育中“育人”价值的削弱。因此,提出当前竞技体育应回归其“育人”本源,以促进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

  • 钱鸣嘉, 李静, 王德军
    2016,35(6): 49-53,80.
    摘要 ( ) PDF (811 KB) ( )

    以参加第16届CUBA联赛东北和东南两个赛区大学生篮球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方法探讨大学生篮球队队内冲突与团队绩效之间的关系以及教练不同领导行为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1)关系冲突和任务冲突均可以显著调节团队绩效的水平,队内冲突水平越高,团队绩效水平越低;与任务冲突比较,关系冲突对大学生篮球队团队绩效的作用影响更大。2)德行领导和权威领导对于队内冲突和团队绩效的关系具有显著调节作用,具体表现为:随着德行领导水平的提升,关系冲突对团队绩效的负性影响作用具有减弱的趋势;随着权威领导水平的提升,任务冲突对团队绩效的负性影响作用具有减弱的趋势。

  • 梁青, 杜江
    2016,35(6): 54-58.
    摘要 ( ) PDF (602 KB) ( )

    以青少年运动员为例,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等方法探讨群体规范对体育团队认同的影响,尝试探索团队认同的前因变量问题,为青少年体育团队认同的构建提供借鉴意义。运用SPSS和Amos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通过因素分析、相关分析及结构方程模型等方法开展研究。研究表明:青少年运动员群体规范对团队认同正向影响显著,群体规范是体育团队认同形成的重要前因变量之一,应充分关注群体规范对团队认同的正向影响作用;青少年运动员群体规范的影响因素包括从众路径、利益联盟以及团队内规范(按影响程度排序);青少年运动员团队认同的影响因素包括认同影响因素、认同过程以及认同危机(按影响程度排序)。

  • 运动人体科学
  • 于滢, 于亮, 李云广, 李俊平, 周越, 王宏坤, 武俸羽, 王瑞元
    2016,35(6): 59-64.
    摘要 ( ) PDF (640 KB) ( )

    目的:观察一次离心运动后线粒体移动相关蛋白的表达变化。方法:42只SD大鼠经适应后随机分为安静组(6只)和离心运动组(36只)。离心运动组在跑台上进行90 min速度为16 m/min的离心运动,坡度-16°。运动后分别在即刻、6 h、12 h、24 h、48 h和72 h取材。Western blotting测定骨骼肌Miro1、Miro2、KIF5B、VDAC1、Dynlt1蛋白的表达。结果:一次离心运动后,与安静组相比,离心运动后各时间点Miro1、Miro2蛋白表达显著升高;KIF5B变化不显著;VDAC1在6 h、12 h、24 h和72 h显著升高;Dynlt1蛋白表达在运动后6 h和48 h显著升高。结论:一次离心运动后骨骼肌中Miro、VDAC1和Dynlt1蛋白表达上调,表明离心运动损伤后骨骼肌线粒体移动活跃,有利于离心运动导致的骨骼肌损伤修复。

  • 李世昌, 李灵杰, 陈祥和, 孙朋, 赵常红, 徐帅, 方幸
    2016,35(6): 65-70.
    摘要 ( ) PDF (868 KB) ( )

    目的:研究两种不同运动方式对生长期雄性小鼠骨的影响,以探讨运动影响骨形成的分子机制,为运动促进骨形成提供理论机制和实践方法。方法:将48只4周龄雄性小鼠随机分成3组,即对照组(C组)、游泳组(S组)和下坡跑组(D组),每组16只。游泳组在水深45 cm的泳池中运动8周,下坡跑组在跑台上运动8周,运动方案为0.8 km/h,45 min/day,5 d/week,坡度-9°。8周结束后,断颈椎处死小鼠,摘眼球取血并检测相关酶活性,取相关骨组织利用双能X线、RT-PCR、Wsetern-blotting等方法对骨密度、相关细胞因子mRNA和蛋白表达等进行检测。结果:D组骨密度值高于C组且存在显著差异(P<0.01);D组骨密度也高于S组,且存在显著差异(P<0.01)。D组血清中ALP浓度显著高于C组(P<0.01),也显著高于S组(P<0.01)。S组血清中TRACP浓度低于C组,但无显著差异(P>0.05);D组血清中TRACP浓度显著低于C组(P<0.05),D组血清中TRACP浓度也较S组为低,但无显著差异(P>0.05)。S组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增值能力显著高于C组;D组MSCs的增值能力显著高于C组。用RT-PCR检测,S组骨组织中BMP-2表达显著上调,且高于C组(P<0.05);D组骨中BMP-2表达显著上调高于C组(P<0.05),与S组相比表达上调,但不具有显著差异(P>0.05)。S组骨中c-fos的表达上调,且显著高于C组(P<0.05)。D组骨中PDGFb、c-fos、ERK1的表达上调,且显著高于C组(P<0.05),D组骨组织中PDGFb、ERK1的表达上调,且显著高于S组(P<0.05)。S组中P-ERK蛋白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C组(P<0.05),D组骨组织中P-ERK蛋白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C组(P<0.01),虽也高于S组(P>0.05),但差异不具有显著性。结论:1)下坡跑相比游泳运动在促进生长期小鼠的骨密度增加和骨代谢增强效果更佳。2)下坡跑运动相比游泳运动能更好地促进骨髓间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成骨细胞的能力。3)运动可以通过激活PDGFb介导的ERK信号通路的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进而调节和促进骨形成。

  • 赵丽, 徐安杰
    2016,35(6): 71-75.
    摘要 ( ) PDF (1464 KB) ( )

    目的: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s,SHR)实施不同强度的运动干预,探讨中、高强度的运动对高血压大鼠心肌纤维化的影响及其可能的基质金属蛋白酶的表达基质。方法:选用3月龄雄性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24只,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SHR-C)、SHR中等强度组(SHR-MEX)、SHR高强度组(SHR-HEX),正常雄性WKY大鼠(WKY-C)8只。SHR大鼠运动训练12周,60 min/day,5 d/周。运动强度:SHR-MEX组坡度0°,18~20 m/min;SHR-HEX组:坡度0°,25~28 m/min。隔周测量各组血压,12周后,测量全心质量指数、心肌蛋白胶原的表达以及心肌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的表达。结果:1)SHR-MEX组的收缩压显著低于SHR-C组,SHR-HEX组的收缩压要显著高于SHR-MEX组;2)SHR-C组的全心质量指数显著高于WKY-C组,SHR-MEX组显著低于SHR-C组,SHR-HEX组显著高于SHR-C组;3)SHR组相比于SHR-C组心肌胶原容积分数、I、Ⅲ型胶原蛋白表达显著升高,SHR-MEX组相比于SHR-C组显著降低,SHR-HEX组相比于SHR-C组显著升高;4)SHR-C组相比于WKY-C组MMP-9以及MMP-1/TIMP-1显著升高,SHR-MEX组相比SHR-C组显著降低,SHR-HEX组相比SHR-C组显著升高。结论:中等强度运动对大鼠心肌纤维化的改善要好于高强度运动,其中MMP-9与TIMP-1的表达平衡可能是其重要机制之一。

  • 宋吉锐, 马越, 王新, 王海旭
    2016,35(6): 76-80.
    摘要 ( ) PDF (524 KB) ( )

    探讨随年龄增长儿童的足型发育和步态变化特征,为儿童的身体锻炼指导提供定量依据。采用Foot3D红外激光三维足型扫描仪和Footscan足底压力测试系统,对沈阳市280名健康儿童的足部模型进行扫描,并获得行走过程足底压力数据。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月龄的增大,2~6岁儿童足弓逐渐完善,足弓所受的冲量呈现出一种减小的趋势;在一定时期左右脚足弓发育存在差异,性别对足弓的发育情况也有一定的影响;61个月以后儿童的足弓发育水平已经接近成人水平,足中部接触面积百分比小于28%。

  • 体育教育训练学
  • 徐校飞, 李杰凯, 许滨
    2016,35(6): 81-85.
    摘要 ( ) PDF (514 KB) ( )

    运用专家访谈法及案例法,对中美篮球进攻战术体系的界定及结构进行了辨析,认为中国篮球进攻战术体系的研究集中在理论层面,偏重于教学运用,忽视教练员在进攻战术体系构建中的核心作用。美国篮球进攻战术体系多由一线教练员创建,注重球队构建进攻战术体系的整体性、实用性和个性化,在历史上形成了多种篮球进攻战术体系,并取得过辉煌的成绩。研究进攻战术体系是提高球队制胜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我国应提高结合实战的研究。

  • 石继章, 邵凯
    2016,35(6): 86-91,98.
    摘要 ( ) PDF (752 KB) ( )

    为探讨2015-2016赛季CBA总决赛冲突背景下的我国职业篮球联赛的供给侧改革,以此次总决赛为案例,使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对中国职业篮球发展过程中的供需矛盾进行分析,通过冲突理论审视中国职业篮球的供给侧,结合2015-2016赛季总决赛的冲突过程,对供给侧改革提出具体路径:做好管办分离、顺畅机制,逐步完善制度供给与减少职业联赛的利益共同体;做好政企分离、专业细分,逐步完善职业联赛供给侧结构;逐步完善机构、责权清晰,不断提高职业赛事管理水平;建立公民理性与职业理性,逐步培育健康的职业赛事体系。本研究将为我国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体育产业与职业体育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 周冰
    2016,35(6): 92-98.
    摘要 ( ) PDF (676 KB) ( )

    为初步了解和掌握青少年三人篮球比赛的负荷特征,进而指导三人篮球比赛、训练和健身等一系列的活动,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解析法、测量法等对青少年运动员在进行三人篮球比赛时跑动特征和心率特征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在运动负荷方面,运动员比赛时的跑动距离为(1547.2±84.1)m,跑动次数为(1354.7±77.3)次,平均速度为(4.1±0.1)m/s,最高速度为(8.5±0.2)m/s。虽然运动员在1≤V<3 m/s和V<1 m/s速度段的跑动距离长、跑动次数多,但在V≥7 m/s和5≤V<7 m/s速度段的动作速度快、负荷强度大。在生理负荷方面,运动员比赛(教学比赛)时最高心率为(187.8±14.3)次/min,平均心率为(169.5±15.7)次/min,心率通常在(150~180)次/min之间,心率曲线在比赛开始较短时间内达到峰值水平,整个比赛过程中波动较小,且内外线运动员在生理负荷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

  • 林森, 张辉利
    2016,35(6): 99-103.
    摘要 ( ) PDF (378 KB) ( )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通过对我国排球技术概念和分类理论的审视,分析存在的问题和机械还原论对其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按照复杂系统整体论科学观,对排球技术概念进行重新定义,以比赛环节为排球技术的分类依据,对排球技术分类体系进行重构。

  • 杨剑, 郭正茂, 季浏, 赵丹, 廖晓玲
    2016,35(6): 104-109.
    摘要 ( ) PDF (1239 KB) ( )

    以上海市静安区为例,采用ArcGIS等分析方法揭示城市体育空间与中小学生体育活动特征间的联动关系。研究发现:1)上海市静安区中小学生参加体育活动与体育空间等级相关,等级由高到低,锻炼随机性依次增加,总体遵循就近锻炼的原则,其出行距离具有明显的圈层结构特征;2)体育活动空间感知包括体育活动空间吸引力感知、空间舒适性感知和空间可达性感知3个维度,是影响中小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重要因素;3)上海市静安区体育空间整体上呈现“核心-边缘”布局特征,城市体育空间密度与居住空间结构整体耦合性较好,但基层体育空间建设不足,总体服务水平不高。

  • 张克峰
    2016,35(6): 110-115.
    摘要 ( ) PDF (1833 KB) ( )

    运用文献法、实验法、统计法、逻辑法对运动技术的量变现象进行研究。首先,对竞技能力要素的关系进行新的构架,提出“运动训练量变理论”,结合实验数据论证了“量变关系”的可认知性及训练学意义。其次,通过多个单项训练实践过程的数据,展示了“量变理论”的理论针对性、可操作性和良好的实践效果。第三,阐释了“量变理论”与“一元论”“二元论”“周期理论”“板块理论”等当前流行理论的关系。最后,结合当代运动训练学界面临的新问题对“量变理论”进行诊断与审视。目的是为我国运动训练实践和运动训练学的发展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 石岩, 王效红
    2016,35(6): 116-122.
    摘要 ( ) PDF (911 KB) ( )

    为了客观、准确地了解二十余年来我国运动员参赛准备研究成果,为未来运动员参赛准备研究提供知识支持,采用关键词共词分析法,应用BICOMB和SPSS软件绘制了有关我国运动员参赛准备方面的298篇CNKI文献研究热点知识图谱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我国运动员参赛准备研究对跳水、举重、蹦床、跆拳道、短道速滑和自由式滑雪等奥运优势或潜优势项目关注度较高;2)按照竞技参赛准备的内容分,我国运动员参赛准备研究较为全面,包括信息准备、体能准备、心理准备、技术准备和战术准备,物品准备的内容相对欠缺;按照竞技参赛准备的工作流程分,运动员参赛风险的识别与评估、竞技参赛方案的制定两个环节的研究较为薄弱;3)我国运动员参赛准备研究趋势为:信息准备方面,竞技信息的募集和处理呈现大数据化趋势;心理准备方面,充分利用各种现代新技术手段来实现与运动员的交流是心理训练的重要方式和发展趋势;运动员的体能准备实现手段日趋现代化、科学化、精确化和综合化。

  • 包蕊, 李杰凯
    2016,35(6): 123-127.
    摘要 ( ) PDF (445 KB) ( )

    以“娱人致趣”的前期研究成果为基础,专门深入探讨了舞蹈运动的致趣特征,对舞者在舞蹈运动中的趣味感体验规律进行了进一步的挖掘。“趣味感”是一种偏于主体主观感受的体验获得,受到本体感觉(生理上)、自我感觉(心理上)和舞蹈感觉(艺术上)三方面综合因素的影响而产生。将舞蹈运动的学习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初学阶段、熟悉阶段、提升阶段和审美阶段。每一个阶段有其相对应的趣味核心点,而该核心点的突破便是趣味感获得的关键所在。从初级阶段以模仿形象(视觉)为主,到熟悉阶段以动作与节奏的恰合(听觉)为主,再到提升阶段以情感意志的自由表达(心理)为主,直到审美阶段以对神韵高层次追求(精神)为主。这四个阶段的致趣特征可以概括为:形象之恰和——仿形表象;音乐之恰和——恰音合乐;情意之恰和——抒情尽意;神韵之恰和——通神行韵。

  • 民族传统体育学
  • 王纯, 王柏利
    2016,35(6): 128-133.
    摘要 ( ) PDF (508 KB) ( )

    在近代中国社会中,民族危难和社会危机拉开了近代民族国家建设的序幕,由此产生了服务于民族国家建设的民族主义思潮。民族传统体育也在社会发展的潮流中,纳入到近代民族国家建设的历史征程中。运用文献资料法,对近代民族主义思潮与民族传统体育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近代民族主义强化了民族传统体育对自我身份的认同;在救亡图存、保家卫国、弘扬国粹的时代诉求中,奠定了民族传统体育弘扬民族精神、传承民族文化和强健国民体质的三大功能,并引领了民族传统体育近百年的改革方向。今天的民族传统体育发展应正视民族主义的时代诉求,在服务当前民族国家建设的前提下,彰显民族传统体育的当代价值,促进自身的发展。

  • 郑健
    2016,35(6): 134-139.
    摘要 ( ) PDF (479 KB) ( )

    通过大型赛事活动来推动武术产业化与国际化发展是武术现代传播的一种重要手段与方法。为了全面把握当前武术国际赛事的发展现状,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当前举办武术国际赛事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现实解读,并提出了建立科学合理的武术国际赛事标准规范和评价体系、重视武术文化的传承、正确处理武术文化与经济之间的关系、构建武术国际赛事品牌等策略,以期能够为武术赛事的相关管理部门制定科学规范的品牌赛事提供参考。

  • 姚丹, 李本一
    2016,35(6): 140-144.
    摘要 ( ) PDF (465 KB) ( )

    当前武术成为全民健身计划中不可或缺的运动项目之一,研究辽宁武术嬗变问题不仅可以丰富辽宁武术的理论研究,而且可以推动辽宁武术乃至中国武术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以社会变迁理论为指导,在查阅大量史料的基础上阐述了辽宁武术嬗变研究的意义,梳理了辽宁武术的嬗变历程,并对嬗变的根源以及不同时期武术价值体现进行了分析与提炼,进而在武术的技击价值、健身价值、教育价值、经济价值等四个方面得到了有益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