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2017年, 第36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17-06-25
      
  • 全选
    |
    足球发展·校园足球
  • 刘转青
    2017,36(3): 1-5.
    摘要 ( ) PDF (437 KB) ( )
    将国足频繁换帅现象置于特定的场域空间,从国足的内部结构、运行逻辑和参与主体的行为惯习等方面予以全面解析。认为政治资本在国足场域资本中处于支配地位,国家体育总局和中国足协倚凭自身所拥有的政治资本占据了场域的主导权,掌控着场域内部规则的制定,对国足主帅的更迭起到关键作用。研究指出惯习对国足主教练更迭的影响表现在三方面:一是足协的行政惯习主导了国足主帅的更迭;二是主教练承袭的场域惯习纵容了国足换帅现象;三是媒体的内容选择惯习助推了国足换帅现象的频发。揭示了国足频繁换帅现象所遮蔽的隐患:导致教练员过度关注短期成绩,影响国足的可持续发展;使球队风格无法延续;遮蔽了制约国足发展的真正原因,导致我国足球体制改革任重道远。
  • 专题研究
  • 姜广义
    2017,36(3): 6-12.
    摘要 ( ) PDF (534 KB) ( )
    采用系统理论的方法在分析学者们研究成果基础上,构建了我国校园足球软环境系统结构,并对软环境系统结构关系进行了阐述。针对构成校园足球软环境系统的五大要素即校园足球思想环境、政策制度环境、社会环境、人因环境和教育文化环境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五大软环境要素建设问题以及校园足球软环境建设应注意的问题等方面的思考与启示。旨在推动校园足球软环境系统构建,促进我国校园足球健康发展。
  • 体育人文社会学
  • 汪雄, 邓星华, 岳建军
    2017,36(3): 13-21,28.
    摘要 ( ) PDF (2221 KB) ( )
    基于政策工具分析法的理论框架,从X和Y两个维度分别对美国《国民体力活动计划(2016—2020年)》和中国《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的政策文本内容进行分类筛选、内容编码与计量等比较分析。研究认为,在《国民体力活动计划(2016—2020年)》中,政策工具类型运用合理,供给型和需求型政策工具处于均衡,比例均为29.55%,推动和拉动效用较为显著,环境型政策工具运用恰当,比例为40.90%;体育与教育、医疗、卫生等政策内容协调运行;非政府、非营利社会组织是其重要创新举措。在《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中,政策工具类型运用不合理,供给型和需求型政策工具使用不均衡,所占比例为37.89%、5.27%,环境型政策工具使用过溢,所占比例为56.84%;主要通过管理体制创新、体育产业市场、体育社会组织和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等政策内容进行适度干预;群众健身需求和健身项目供给明显不足。通过比较分析,希望对完善和优化我国全民健身政策文本有所裨益。
  • 许延威, 魏娜
    2017,36(3): 22-28.
    摘要 ( ) PDF (278 KB) ( )
    为了完善我国职业运动员人力产权交易制度,以人力资本理论、产权理论、微观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法学理论为研究基础,结合我国职业体育实践以及国外职业体育的成功经验,主要对我国职业运动员人力资本要素市场存在问题进行研究。研究认为我国职业运动员人力资本产权交易制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稀缺性运动员人力资本的供需关系矛盾突出;职业运动员人力资本要素市场不完善,买方垄断、卖方垄断的运动员人力资本要素市场并存。我国职业运动员人力资本产权交易制度改革的近期目标要围绕明确职业运动员劳动者的地位,保护职业运动员合理的自由选择权与自由流动权;采取有效措施增加优秀运动员人力资本的供给;采取有效措施限制职业体育俱乐部的过度竞争行为;设立职业运动员最低薪酬标准,保护普通职业运动员的权益等方面进行。
  • 冯欣欣
    2017,36(3): 29-33.
    摘要 ( ) PDF (413 KB) ( )
    在我国推进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的进程中,单项运动协会改革一直是热点问题。基于历史制度主义视角,分析了我国单项运动协会制度变迁的历史脉络,探讨了这一进程中存在的锁定效应及其根源。认为我国单项运动协会制度变迁经历了制度初创、制度变革、改革停滞和艰难突破四个阶段,在变迁过程中出现了明显的“锁定效应”,其根源在于全能政府的认知观念、与项目管理中心同构的利益关系及金牌导向下的制度安排。有针对性地提出以国家治理现代化为引领突破锁定效应的路径。
  • 任波, 戴俊, 徐磊
    2017,36(3): 34-38,54.
    摘要 ( ) PDF (666 KB) ( )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我国体育产业结构不合理问题显得尤为突出。通过中美比较的视角,剖析中美体育产业结构的内外部特征,探寻中美体育产业结构的差异性,对优化我国体育产业结构起到借鉴和启示作用。研究表明:美国体育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较高,产业结构合理;中国体育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较低,产业结构不合理;影响中美体育产业结构的差异性因素有缘起、消费文化、体育管理体制、经济发展水平、政府作用等。启示:优化中国体育产业结构需培育体育消费、推进体育管理体制改革、发展体育主导产业、完善体育产业结构政策。
  • 李立峰, 王洪彪
    2017,36(3): 39-47.
    摘要 ( ) PDF (2770 KB) ( )
    以中国知网(CNKI)全文数据库中收录的以公共体育服务为篇名的1 634篇文献为数据源,借助信息可视化软件CiteSpaceⅢ为工具,对所采集的数据进行共现分析和聚类分析,绘制出公共体育服务研究主题词、关键词共现图谱以及该领域的科研机构图谱、作者分布网络图谱,展示了该领域的研究力量分布,确定了该领域所涉及的主要研究议题;同时利用软件提供的词频探测技术绘制出公共体育服务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知识图谱及研究前沿与发展趋势知识图谱,揭示了公共体育服务研究中该领域的研究热点、研究前沿及其发展趋势。
  • 宋铁男
    2017,36(3): 48-54.
    摘要 ( ) PDF (730 KB) ( )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逻辑分析法,从供给侧改革的视角出发,探究城市“日常体育生活圈”内公共运动休闲空间布局供给侧改革的基本思路及实施路径。研究认为:1)改革应以契合广大市民的运动休闲行为意愿为基本目标,以构建质量与效率兼具的空间层级体系为抓手;2)改革应遵循的基本思路:依据市民运动休闲行为意愿和城市空间结构特点构建“应然”模式,循迹摸清现实布局中的“实然”状态,对比找出“应然”模式和“实然”状态之间的差距,确定改革措施;3)改革应采取的实施路径:形成主副城区不同层级体育生活圈层职能互补的格局,维护和升级基本体育生活圈内的公共运动休闲空间,加强基础体育生活圈内的公共运动休闲空间,完善机会体育生活圈内的运动休闲空间。
  • 刘仁盛, 庞立春
    2017,36(3): 55-58,66.
    摘要 ( ) PDF (666 KB) ( )
    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以全民健身为背景对体育场馆社区化建设问题进行较深入分析,在对体育场馆社区化概念、性质进行相关理论论证的基础上,从总供给与总需求关系上分析了场馆在建设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问题,最终提出体育场馆社区建设的可行性策略,以期通过场馆社区化构建推动全民健身的深入开展。研究认为在全民健身背景下,体育场馆社区化作为公共体育服务的一部分,应在政府主导下以公共性为基础,赋予场馆新概念,以社区化为载体区域为依托,居民广泛参与为核心,构建满足居民需求相对均等而又适应文化特色的体育场馆设施网络。
  • 邵凯
    2017,36(3): 59-66.
    摘要 ( ) PDF (754 KB) ( )
    体育团队是构成中西方竞技体育发展的主体,由于体制原因及文化结构原因导致中西方竞技体育团队的结构具有较大的差异:三元结构与二元结构的根本性区别。基于不同结构模式的中西方竞技体育团队的结构冲突对竞技体育团队绩效产生较大的影响。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结合社会冲突理论与组织行为学相关理论,对中西方竞技体育团队的结构冲突进行比较;利用文化学基本理论,从文化视角对中西方竞技体育团队的结构冲突进行深入分析;结合中西文化的根源、结构、特征与环境的根本性差异,讨论体育团队的结构冲突差异。本研究为有效解决中国竞技体育团队的结构冲突、提高竞技体育团队成绩,为中国竞技体育发展提供相应的理论指导。
  • 运动与健康科学
  • 吴志建, 王竹影, 宋彦李青
    2017,36(3): 67-75,81.
    摘要 ( ) PDF (2586 KB) ( )
    目的:系统评价不同运动处方对肥胖青少年身体形态、运动能力及血脂水平的影响效果,并根据不同情况提供最优运动处方。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期限均从各数据库建库开始至2016年11月,全面收集运动干预肥胖青少年的实验研究,应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Revman 5.3软件对纳入研究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运用stata1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纳入33篇研究文献,共1 399名肥胖青少年,文献质量为A级的8篇、B级的14篇、C级的11篇。Meta分析结果:肥胖青少年BMI、BF%均有下降,分别下降了0.84个标准差、3.89个百分点;通过回归分析,确定实验周期是引起BMI异质性的来源之一;肥胖青少年腰围、臀围、WHR分别下降了7.02 cm、4.32 cm、0.024个百分点;肺活量和VO2max得到明显提高,提高了291.17 mL、1.21个标准差;肥胖青少年血脂水平得到改善,TC、TG、LDL-C分别下降了0.39 mmol/L、0.24 mmol/L、0.37 mmol/L,HDL-C升高了0.2 mmol/L。结论:运动干预能有效改善肥胖青少年身体形态、运动能力及血脂水平。肥胖少年运动减肥效果好于青年;与臀围相比,腰围下降更加明显。
  • 谭丽清, 鲁春霞, 曹翠玲, 许之屏, 金育强
    2017,36(3): 76-81.
    摘要 ( ) PDF (731 KB) ( )
    观察有氧运动对肥胖SD大鼠白色脂肪棕色化相关细胞因子差异表达的影响,并探讨白色脂肪棕色化的分子机制。方法:将建模成功的肥胖SD大鼠分为运动组和肥胖组。运动组大鼠进行8周的跑台运动,肥胖组和对照组不给予运动。取各组大鼠皮下白色脂肪和肩胛下棕色脂肪,采用肉眼观察和镜下观察;用Real time-PCR检测各组脂肪组织中UCP-1、PGC-1α、Irisin和PRDM16 mRNA表达水平;用Western blot 检测各组脂肪组织中UCP-1蛋白表达。结果:1)通过肉眼观察到运动组SD大鼠腹股沟皮下白色脂肪组织中夹杂着数块黄豆大浅棕色的脂肪组织,光镜下类似棕色脂肪细胞;Real time-PCR检测显示UCP-1、PGC-1α和irisin 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肥胖组和对照组皮下白色脂肪细胞,Western blot 显示UCP-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和肥胖组皮下白色脂肪细胞。2)运动组SD大鼠肩胛间的棕色脂肪组织肉眼观察平均体积变大,弹性好,镜下血管丰富,检测UCP-1、PGC-1α、irisin mRNA表达量明显高于肥胖组和对照组的棕色脂肪组织。3)运动组SD大鼠的腹腔及肾周的白色脂肪经仔细检查和取材均未发现浅棕色改变。结论:1)有氧运动可促进肥胖SD大鼠白色脂肪细胞棕色化;2)有氧运动提高了SD大鼠肩胛间棕色脂肪的功能,促进了细胞分化;3)有氧运动对SD大鼠的腹腔及腹膜后的白色脂肪棕色化的作用微弱,不同部位的白色脂肪可能来源不同,导致细胞构成和细胞功能也不同。
  • 朴正汉
    2017,36(3): 82-88.
    摘要 ( ) PDF (878 KB) ( )
    通过对参与登山活动的人群进行实证考察,掌握参与登山锻炼者的心理特质和现象,对登山者心理层面以变量建构结构方程模型来验证各变量的影响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休闲涉入对休闲效益和主观幸福感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休闲效益对主观幸福感有着正向影响,休闲效益是休闲涉入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中介效应影响变量。
  • 秦曼, 董海军
    2017,36(3): 89-92.
    摘要 ( ) PDF (361 KB) ( )
    为探索体育拓展训练对大学生人际交往和人际信任的干预效果,采用实验法,以POMS量表、信任量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对117名实验班学生和112名对照班学生进行测评。结果表明:实验前对照班和实验班学生心境状态没有显著性差异;实验班学生实验前后人际交往(P=0.043)和人际信任(P=0.003)两个变量均产生显著性正向变化;对照班学生人际交往(P=0.881)和人际信任(P=0.825)未产生显著性变化。认为体育拓展训练对大学生人际交往和人际信任具有正向促进作用。
  • 解皓
    2017,36(3): 93-97.
    摘要 ( ) PDF (361 KB) ( )
    为了解大学运动场所运动空间印象与使用满意度关系现况,探讨运动空间与满意度的相关情形以及运动空间对大学生使用满意度的影响,以西安市高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编制运动空间与满意度问卷量表,数据处理采用描述性统计、Pearson积差相关,再以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来探讨运动空间与满意度的影响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普通高校运动空间因素中以环境空间为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其次为社会印象。高等学校运动场所运动空间与满意度达显著正相关,整体设施空间满意度、场所经营管理满意度及设施管理对学生使用运动场所的满意度都有影响,以环境空间对满意度影响最大。
  • 体育教育训练学
  • 王新雷, 练碧贞, 张承毅, 李成梁, 张晓丽, 刘成
    2017,36(3): 98-103.
    摘要 ( ) PDF (571 KB) ( )
    为了解当前中职篮市场营销机制存在的问题,促进中职篮市场化改革,运用文献资料法、德尔菲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构建了中职篮市场营销机制指标体系评价模型,并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目前该机制中主要存在“管办不分”“俱乐部建设严重滞后”“投资人对俱乐部过度干预”“企业赞助意识不强”以及“联赛平台规模和球员培养机制均不能满足联赛市场发展需求”等问题。其根源在于联赛系统各个环节都存在管得过死、过度干预等现象,严重制约了联赛产品供给者的生存与发展。建议中职篮尽快实施管办分离,并授予俱乐部部分经营权,俱乐部也应尽快完成经营去行政化;扩大中职篮参赛球队数量以及各级青少年联赛规模,将国内外公共培养体系的后备人才资源纳入中职篮选秀制度。
  • 王清梅, 陈彦, 赵文男, 李向前
    2017,36(3): 104-112.
    摘要 ( ) PDF (591 KB) ( )
    外援流动是CBA各俱乐部运营事务中的重要事件,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主要围绕外援流动的原因、迁移与引进模式、职业生涯、转会市场以及对俱乐部战绩、集体效能、传播效能、竞争平衡、观众需求、俱乐部盈亏等方面的影响展开探讨。研究表明,近些年CBA外援流动性明显增加,多数来自欧美地区,俱乐部战绩与薪水成为影响外援流动的主要因素;在对俱乐部的影响上,外援的流动在短期内可以提高俱乐部的战绩,但对俱乐部的长期影响不明显;外援的频繁流动会因俱乐部集体效能的难以形成而不利于良好战绩的取得;外援流动导致俱乐部竞争平衡的波动,表现在通过外援自身以及影响俱乐部其他球员分配使各俱乐部在竞技能力方面产生差异。另外,外援的流动还对俱乐部的品牌宣传、上座率以及观众人数等方面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 吴合斌
    2017,36(3): 113-118.
    摘要 ( ) PDF (432 KB) ( )
    NBA劳资协议由联盟管理层制定,用以限制球员薪资,提升小市场俱乐部的经济实力来签约球星,进而提升联盟整体的竞争力平衡。研究认为影响NBA联盟整体竞争力平衡的因素是多元的,其中主导因素是球星资源缺乏与球星分布不均衡。NBA劳资协议有助于小市场俱乐部积累财富,但并不能帮助其留住或签约球星。相比受巨额合同的诱惑,多数球星更注重球队获得总冠军提升个人荣誉。从这个角度来看,劳资协议无法解决球星资源分布不均衡的问题,NBA竞争力失衡问题将长期存在。
  • 申霖
    2017,36(3): 119-125.
    摘要 ( ) PDF (865 KB) ( )
    以研究专门化的体能训练对专项成绩的功效性为目的,在向国内体育工作者介绍美国VSP体系的理论方法与训练实施过程的基础上,利用文献资料法、测试研究法、数理统计法、专家访谈法等,通过收集与整理广东女子皮艇组队员在由美国VSP体能教练控制实施的体能训练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体能指标数据与专项测试成绩,对研究对象的体能训练水平与专项成绩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对比,经数理统计后发现在周期性阶段测试中,只有200 m单人艇成绩与卧拉功率水平有相关联性,其他各专项成绩数据与运动员的体能训练指标均无显著关联性。结论:以美国VSP体系在皮划艇项目中的体能训练实施过程为例,在运动员的陆上体能训练水平向专项运动成绩的最终转化过程中,仍存在多种有待进一步研究的影响制约因素,期望研究成果能给国内相关体能训练从业及管理人员提供实际案例与理论借鉴。
  • 民族传统体育学
  • 袁金宝, 王岗
    2017,36(3): 126-132.
    摘要 ( ) PDF (546 KB) ( )
    运用文化学、教育学、社会学等相关理论,对文化复兴视角下中国武术的主体责任进行研究。认为:中国武术的主体责任主要包括四个层面,即提振中华民族的尚武精神,深化中华武术的育人价值,激活中华武术的武德能量,凸显中华武术的健康功能。要想有效践行以上四大责任,则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加快形成当代中国社会的尚武之风:将“尚武精神”从国防教育引入社会大众教育当中;2)确立攻防技击价值在学校武术教育中的主导地位:充实学校武术课堂中的尚武教育内容;3)实现学校武术教育目标从“普及到提高”的转变:搭建学校武术竞赛实践体验平台;4)强调中华武德率先垂范的实践引领性意义:以自知自觉理念塑造习武之人良好武德形象;5)争当“健康中国”体育助力阵营中的排头兵:深挖武术健康促进功能的系统性和全面性。
  • 侯胜川
    2017,36(3): 133-138.
    摘要 ( ) PDF (500 KB) ( )
    借用朱大可评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两种悖论名称:“杨丽萍悖论”“嬴政悖论”,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现场调查等研究方法,分析了现代武术发展与保护中的悖论问题。认为在现代武术发展中存在对原生态的保护和发展两种悖论,并认为在段位制体系下,国家武术和民间武术产生了身份上的混乱,进一步偏离了武术的原生态特征;最后指出被现代武术逐渐抛弃的传统武术的“有意义的杂音”才是人们最缅怀的,理应警惕武术发展中的文化达尔文思潮。
  • 蔡峰, 张建华, 张健
    2017,36(3): 139-144.
    摘要 ( ) PDF (568 KB) ( )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梳理与分析当前学界对武术文明化及暴力规训的相关研究。主要结论:研究的侧重点辐射武术演练形式的改变、服装器物的艺术化、武术技击功能的弱化、健身功能与文化教化功能的增强等领域;形成了武术技击向传统武术套路的演变、转换这一研究范式;作为不同的运动方式及动作编码,传统武术与现代散打运动却具有不同的解读方式,将传统武术徒手技击与现代散打运动作为比较和分析主体,并以“暴力”作为彼此的符码;在同一符码系统里,“暴力”是解读传统技击和现代散打的密匙;武术作为身体的叙事,其发展也伴随着暴力的消解和对文明的妥协。搏击术的演变史是暴力规训历史进程的演绎,武术的发展史则体现了野蛮到文明的历史嬗变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