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2017年, 第36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17-12-25
      
  • 全选
    |
    专题研究
  • 毛景
    2017,36(6): 1-6.
    摘要 ( ) PDF (413 KB) ( )
    足协为了推动国家队打进2022年世界杯而培养年轻球员,出台U23新政,但该新政对部分U23以上球员的权益产生了明显不利影响。U23以上球员作为劳动法上的劳动者,依法享有平等就业权。平等就业权的结构模型包括3个具体规则:劳动关系存续期间的平等就业规则、建立劳动关系时的平等就业规则以及平等就业权的适用除外规则。U23以上球员在劳动关系存续期间的平等就业权主要表现为上场机会与时间,U23新政剥夺了2名U23以上球员的上场机会,侵犯其平等就业权;受到劳动关系存续期间不能上场以及俱乐部U23球员储备不足的影响,部分U23以上球员在转会时丧失了应有的谈判话语权,U23新政侵犯其建立劳动关系时的平等就业权;U23新政既未考量U23以上球员真实职业资格与能力,也不符合国家利益需要及比例原则,故该新政不能适用平等就业权之除外规则。因此,足协U23新政侵犯了部分U23以上球员的平等就业权,无法通过劳动法的审视。
  • 王伟, 张春合
    2017,36(6): 7-12.
    摘要 ( ) PDF (430 KB) ( )
    自新一轮校园足球启动以来,全国反响强烈,网络媒体高度关注,紧跟校园足球发展步伐。以腾讯、凤凰网对升级改革后的校园足球报道内容为研究对象,以2015年8月至2016年9月为时间限度,用网页数据采集软件对报道信息进行搜集整理,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内容分析法,对新校园足球报道内容的特征性质与分布比例进行分析探讨,归纳总结新一轮校园足球的开展进程与工作倾向,为保障校园足球的健康发展提供一些启示。研究认为:网络媒体校园足球报道内容与顶层设计基本吻合,报道主题多样化,主要集中于足球赛事、政策文件、师资队伍建设、社会支持、教学改革、专项训练、文化宣传和经验与问题8个类目;其中赛事、政策文件、社会支持、经验问题类目报道比例较高,是近一年内校园足球的主要工作领域。类目的特征性质分别为政策文件是指导方向,赛事活动是水平检验,社会支持是基础动力,师资建设是质量保障,教学改革是根本任务,专项训练是技能拔高,经验是成果收获,问题是制约瓶颈。
  • 体育人文社会学
  • 程文广, 李帅
    2017,36(6): 13-18,31.
    摘要 ( ) PDF (210 KB) ( )
    当前体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已无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因此关注体育发展的需求供给问题十分必要。通过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从发展领域、发展区域、参与群体三个方面深刻阐释了我国体育发展不平衡的现实表现,系统提出我国体育发展的当前需求,进而以需求为导向探寻我国体育发展供给平衡充分的路径:以体育事业整体发展观统领体育各领域平衡充分发展,以区域体育发展协同观逐步推进区域体育平衡充分发展,以人民身体健康诉求观引领各参与群众平衡充分发展。
  • 董传升, 邵凯
    2017,36(6): 19-25.
    摘要 ( ) PDF (629 KB) ( )
    2025年5万亿的体育产业发展目标以及2022北京—张家口冬奥会的筹备,将为PPP模式在我国体育场馆运营的实际应用提供实践背景。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立足我国体育场馆运营的实际情况,结合我国政治经济发展特征,对PPP模式在中国的发展、困境以及出路进行研究。通过对发展历史的梳理,得出PPP在我国体育场馆运营上存在公共困境、产业困境以及关系困境。通过体育领域的具体实践并结合公私部门现状提出了3条优化路径:完善政府理性、三权分置、提升公共资源的公共价值;完善我国产品供给目录下的市场准入制,提升私人部门的供给能力;优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社会契约关系。旨在为全民健身国家战略背景下的体育产业多元供给提供理论支持。
  • 徐磊
    2017,36(6): 26-31.
    摘要 ( ) PDF (710 KB) ( )
    这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剖析现行学校体育场馆社会共享中信任机制构建存在的瓶颈及建立信任机制的意义,进而提出学校体育场馆社会共享实践中信任机制构建的策略:建立健全市场经济信任体系、建立清晰的产权制度、搭建社会信任互动平台、完善风险保障机制,实现共享方式多元化、建立完善的信任奖惩机制、加强道德教育和法律的融合。
  • 张明
    2017,36(6): 32-40.
    摘要 ( ) PDF (549 KB) ( )
    公共体育服务政策执行作为政府行政的内容之一,其实质就是不同利益群体为获得各自利益而博弈的一个动态过程。以江苏省D市的公共体育服务政策执行为个案,对执行过程中不同利益群体的博弈及其策略进行了微观阐释。研究发现:变通性执行是D市在与上级利益博弈中的策略选择;在共同执行公共体育服务政策时,为维护自身的利益,D市不同执行主体容易陷入集体行动困境;接纳顺从是公共体育政策执行中目标群体的常态,而据理抗争则是少数存在的隐性与显性冲突。
  • 李秀文
    2017,36(6): 41-45,54.
    摘要 ( ) PDF (831 KB) ( )
    当前政府仅仅依靠自身的力量向社会公众提供公共体育服务效果有限,通过逐步加大社会组织购买力度,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视角,分析政府在购买公共体育服务过程中潜在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究其根源在于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信息不对称、效用函数不同、评价监督机制不健全,为防范风险,政府亟需制定相关政策法规、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创新监督评价形式,并使之制度化、常态化、动态化。
  • 徐文峰, 焦琳艳
    2017,36(6): 46-54.
    摘要 ( ) PDF (491 KB) ( )
    深化体育改革是促进全民健身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对体育“发展问题”和“发展起来的问题”进行研究概述,剖析体育系统运行机制。基于复合系统测度,运用协整理论对2007—2014年间全国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区域竞技体育系统和群众体育系统中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协整分析。结果显示:全国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仅有北京市竞技体育产出水平与群众体育发展水平存在协整关系,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划分西部、东北部、中部和东部四个地区,针对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分析其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发展不协整的原因。由此分析体育事业发展受阻的原因:怕乱求稳,症结难解;分配不均,顾此失彼;结构断裂,缺乏有效桥梁。建议:深化体育改革,进行体育部门“降级、合并、分拆”,增强部门协调办事效益,提高体育资源利用率,搭建有效桥梁,促进体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 王晶
    2017,36(6): 55-61.
    摘要 ( ) PDF (471 KB) ( )
    运动员作为竞技体育的核心人才资源,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在体育工作改革与发展不断深化的进程中,运动员的职业发展与转型就业面临极大的挑战。结合生涯发展理论,阐述了运动员职业指导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分析了运动员职业发展各个阶段的特点和职业指导工作任务,以及当前我国运动员职业指导工作存在的困境。结合运动员职业生涯发展阶段,从五个方面来构建我国运动员职业指导工作的路径:普及职业生涯规划概念、提高运动员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制定符合运动员自身特点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开发一套适合运动员群体的职业指导测评工具;建立专门的运动员职业指导工作平台;建立一套全程化全方位的运动员职业指导工作支持系统。
  • 马策, 郭长寿
    2017,36(6): 62-68.
    摘要 ( ) PDF (403 KB) ( )
    为探讨新时期教练员与运动员沟通行为问题,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等方法,概述交往理论的基本观点,并以其原理为理论基础,解析教练员与运动员对沟通的“目的行为”“交往行为”认知情况,进而分析影响沟通行为的因素,提出了教练员、运动员加强沟通交流的对策,力图为构建和谐、科学的训练环境和提高运动训练效率提供积极而有益的参考与借鉴。
  • 运动与健康科学
  • 刘路, 史曙生
    2017,36(6): 69-76,82.
    摘要 ( ) PDF (1604 KB) ( )
    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所收录的国际健康促进研究相关文献为研究对象,利用CiteSpace Ⅴ软件对2005—2016年健康促进领域3 839篇研究论文及参考文献进行文献计量与可视化分析,梳理国际健康促进研究的演进脉络,探索该领域发展的前沿热点。研究表明,当前国际健康促进研究力量主要集中在美国和欧洲发达国家,研究内容呈现多学科交叉的特点;研究演进脉络清晰,与同一时期的时代背景相融合,各阶段研究主题明确、热点各异;现阶段研究的前沿聚焦于中老年人健康促进、体力活动对各类疾病的预防与干预、健康政策解读与执行等方面。
  • 乔玉成, 牛严君
    2017,36(6): 77-82.
    摘要 ( ) PDF (468 KB) ( )
    “Exercise is medicine”(EIM)是美国运动医学学会(ACSM)和美国医学协会(AMA)共同推出的一项旨在通过增加体力活动水平,提高公众健康,降低医疗开支的全球性健康行动计划。“EIM”的中文意思是“运动是良药”,但目前学界对“运动”为什么会被指称为“良药”在学理层面的研究还十分薄弱,对“运动是良药”命题合理性的阐释还不够完善。在逻辑思辨的基础上,比较了“运动”与“药物”防治疾病原理方面的相似性,发现运动不仅具有药物的“药效学”特性,还具有药物的“药理学”特征;运动不仅可以被称作为“良药”;而且“胜于良药”;为证明“EIM”命题的合理性以及推广EIM计划项目提供了强有力的学理支撑。
  • 戴羽, 金鑫伟, 曹景川
    2017,36(6): 83-87.
    摘要 ( ) PDF (220 KB) ( )
    我国古代运动伤害治理受传统伦理影响颇深,在“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儒家孝亲伦理影响下,相扑、枪棒等易发生身体伤害的活动多被禁止,法律甚至创设“戏杀伤罪”规制此类运动伤害;易发生溺亡的弄潮、竞渡等水上体育因儒家“死而不吊”的生死观而受到较大限制;在“人为贵”思想的支配下,体育意外事件的责任认定较古代西方更为严苛。在这一背景下,我国古典竞技体育的生存空间逐步缩小,对抗性体育项目逐步被娱乐休闲型体育项目所替代,这也是造成中西方体育不同发展走向的重要原因。此外,受草原民族“赔命价”伦理习惯的影响,元代引入烧埋银制度使运动伤害赔偿成为独立的运行机制,但在“尊卑有序”“贵贱有等”的伦理观支配下,“同命不同价”被赋予身份正义的外衣。
  • 解忍, 王新雷, 张晓丽
    2017,36(6): 88-92.
    摘要 ( ) PDF (417 KB) ( )
    通过对《野蛮的文明:体育的哲学宣言》一书进行通读,得知人们生活于被各种理性制度所压制的当今,只有通过体育这种超越于“社会进化”的感性文化对其进行抗衡,人们的感性思想才不至于被理性社会完全蚕食。然而,在努力由理性向感性过渡的过程中,运动伦理的存在成为人们的阻碍,它以一种“悲剧美”的存在混淆人们对这种超理性行为的认知。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推理法阐述运动伦理的存在是社会系统的产物,同时也是历史哲学所遗留的问题。化解由理性走向感性中的这种阻碍,体育作为游戏的感性回归与作为感性工具的理性回归显得至关重要。人们在期望运动员具备强大意志的同时也需要其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 体育教育训练学
  • 牛雪松, 白烨
    2017,36(6): 93-100.
    摘要 ( ) PDF (386 KB) ( )
    采用现场观察统计、文献资料法及数理统计法,对2014—2015、2015—2016及2016—2017赛季世界比赛前3名男、女运动员的竞技实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澳大利亚和美国是中国女队的主要竞争对手,我国的徐梦桃是具有夺金实力的选手,她的主要对手是澳大利亚的Lydia和美国的Ashley;白俄罗斯和美国队是中国男队的主要竞争对手,我国的齐广璞、贾宗洋和周航是具有夺金实力的选手,他们的主要对手是白俄罗斯队的Anton和美国队的Mac。
  • 高圆媛, 曹连众, 陈洁, 张玉圣
    2017,36(6): 101-106.
    摘要 ( ) PDF (921 KB) ( )
    大众滑雪运动集健身、娱乐、旅游为一体,成为当下人们在闲暇时间选择参与体验活动的宠儿。特别是随着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申办成功和“三亿人上冰雪”发展目标的提出,滑雪人群和滑雪场数量呈井喷式发展,作为滑雪产业链中重要的人力资源,高素质滑雪指导员的需求量倍增。综合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德尔菲、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分析滑雪指导员胜任特征内容要素,构建滑雪指导员胜任特征模型,讨论滑雪指导员胜任特征模型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问题,期望为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滑雪指导员队伍,促进我国滑雪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 林森, 张辉利, 陈婉红, 李大俊
    2017,36(6): 107-114.
    摘要 ( ) PDF (813 KB) ( )
    体育运动项目的内在特点是运动项目学科的基础理论之一,它能够使我们正确认识运动项目的核心价值取向,并以此来构建新的教学内容体系。在教学的具体操作层面,建立以“趣”为核心价值取向的体育教学理念,对于激活体育课程具有重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我国主流排球教材中所述的排球项目特点存在种属关系混淆、以现象代替本质和没有涉及到核心致趣要素等问题。通过对1933年至今的40余册中外排球著作中有关项目特点学说的梳理和审视,与其他球类项目相比较,排除共性,在娱人致趣原理和量子力学理论指导下,提炼出排球项目在技术、锻炼价值和核心致趣要素等方面的内在特点。
  • 张辉, 周正
    2017,36(6): 115-124.
    摘要 ( ) PDF (508 KB) ( )
    依据乒乓球比赛战术的基本特性,选取常用的9项击球技术和9个击球落点,构建了一个优秀横拍运动员前4拍战术的双因素组合分析模型。在此基础上,对2007—2016世界排名前50的优秀男、女右手横拍进攻型运动员130场(260个比赛样本)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采用发球轮第1→3拍或接发球轮第2→4拍击球技术和击球落点与得失分相关联的双因素组合分析模型,能够具体地分析乒乓球比赛前4拍的常用与有效战术;2)横拍进攻型运动员之间比赛时,前4拍常用且有效战术为:运动员发中路短球,或接发球摆短至中路短球,迫使对方用摆短或劈长还击,使得运动员能够在第3拍或第4拍抢先用进攻得分;3)中国男子运动员在发球轮(第1→3拍)常用的有效战术明显多于国外运动员,但接发球轮(第2→4拍)两者相差不大;中国女子运动员有较大的优势,无论在发球轮,还是接发球轮,前4拍常用的有效战术均明显多于外国运动员。
  • 民族传统体育学
  • 左逸帆, 胡天弄, 陈小蓉
    2017,36(6): 125-131.
    摘要 ( ) PDF (1579 KB) ( )
    为了解湖南省湘江文化圈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空间分布特征,采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对湘江文化圈中104个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该文化圈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为聚合型空间分布,集中在江永县、宜章县、炎陵县、浏阳市4个县市。形成了3个高级密度圈,分别是长株潭核心圈、炎陵—茶陵核心圈、南岳核心圈,以及3个次级密度圈。研究发现该文化圈体育非遗具有丰富性、二元性和兼容性等特征,其空间分布与水文、传统村落和宗祠寺庙的分布存在着相关性。
  • 张国良, 戴国斌
    2017,36(6): 132-137.
    摘要 ( ) PDF (497 KB) ( )
    从“身体消费”的全新视角对武术进行客观审视。在梳理归纳消费社会大众身体消费特征的前提下,对身体消费视域下的武术发展进行反思。认为:以诉说身体的“体验与规训性”、拟定身体的“模式标准”、迷恋身体的“开发、美化与展示”为特征的身体消费社会中,武术的发展应当将大众的身体消费需求纳入考虑的视野,找到能够切合消费者的“敏感点”予以刺激,形成武术身体消费的“身体消费模式”。并立足武术的大众化发展传播,实现武术对大众“自身展示”需求下文化定位的阶层体现,“美化塑型”需求下身体形象的标准预期,“感觉体验”需求下内容模式的转换复魅。
  • 赵犇, 武晓敏
    2017,36(6): 138-144.
    摘要 ( ) PDF (1158 KB) ( )
    体育娱乐活动是公元7—8世纪龟兹社会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历史文献和文物古迹的考证,对7—8世纪龟兹体育的内容及特征进行研究,并结合“一带一路”的建设背景提出历史启示。结果表明:1)7—8世纪的龟兹大致有依附于苏莫遮、行像、幻术和以乐舞为载体的4类体育活动。2)7—8世纪的龟兹体育,具有反映绿洲经济和农耕文明的特征、深受佛教文化影响、体现多元文明兼容并蓄的特点。3)7—8世纪龟兹体育对今天的启示:新疆民族传统体育可以作为多元文明交流的突破口;部分激进糟粕的伊斯兰体育观需要规训和扬弃;新疆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安全问题需要高度重视;古西域体育文化应当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