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2018年, 第37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18-02-25
      
  • 全选
    |
    专题研究
  • 王忠瑞, 李树旺, 徐有彬
    2018,37(1): 1-6.
    摘要 ( ) PDF (438 KB) ( )
    北京市成功申办第24届冬奥会,对于我国冰雪运动的发展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并且将推动我国冰雪运动的发展。但受到冰雪运动必需的自然条件、自身特点以及我国社会因素的影响,冰雪运动目前在我国发展尚处初级阶段。为探求影响居民参与冰雪运动的因素,以个体因素和社会因素为切入点,对北京市居民进行抽样问卷调查研究。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在个体因素中,居民的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收入、是否为体育人口对于居民冰雪运动认知参与和行动参与具有显著影响。在社会因素中,居民的社会阶层对冰雪运动的参与影响不显著,居民是否加入社会体育组织对其冰雪运动的参与影响显著,并且居民加入不同类型组织中的冰雪运动参与存在差异。
  • 许寒冰, 林显鹏
    2018,37(1): 7-13,22.
    摘要 ( ) PDF (839 KB) ( )
    发展滑雪产业是建设健康中国和促进经济结构转型的重要举措,而滑雪场地服务业则是滑雪产业发展的核心资源。通过文献资料法、个案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等,构建我国滑雪场地服务业发展潜力评价指标,并对我国滑雪场地服务业进行评价和分析,提出了“要素+市场”“市场+资源”、市场驱动型、资源驱动型、政策驱动型和要素驱动型6种适合不同发展潜力地区的发展模式,为我国滑雪场地服务业发展提供思路。
  • 体育人文社会学
  • 韩玉璋, 王克阳, 王兴
    2018,37(1): 14-22.
    摘要 ( ) PDF (1505 KB) ( )
    运用科学知识图谱的方法,对中国知网数据库收录的1 520条有关体育治理研究的文献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体育治理研究的发文量总体上呈上升趋势,发展经历了起步探索、快速发展和转型调整三个阶段,研究关注的主题在体育事业发展中不断进行调整;体育治理研究的主要特征体现为政策导向性、研究内容的动态性和学科的融合性;未来的研究趋势偏向于公共体育服务的供给侧改革、体育政策的现代化研究、体育社会组织的创新治理和新型城镇化下的农村体育发展研究等。
  • 江雯
    2018,37(1): 23-27.
    摘要 ( ) PDF (388 KB) ( )
    体育活动的主体与本质承载者——人,在哲学视阈下被赋予了重要的地位。笔者从哲学视角梳理了西方体育活动中对“人”认知的历史流变和马克思对“人”本质的全面复归,进而阐述当今时代“人”在体育活动中的哲学内涵和地位以及有“人”的体育与中国体育事业的结合;认为体育活动要“以人为本”,超越其表象本身,回归它的本质——实现对人类生存意义及价值的终极关怀。
  • 解忍, 张晓丽, 曹电康
    2018,37(1): 28-34.
    摘要 ( ) PDF (755 KB) ( )
    在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领域均有对运动员暴力行为的阐述。具体到社会学,对其成因解释无外乎纯微观原理的运用与宏观变量的各自论证,二者很难形成统一的成因解释。以运动员所面临的各类微观情境互动为出发点,将其建立在时间、空间、数目宏观结构之中,并以互动仪式链学说为理论视角,将运动员比赛之前、之中、之后与赛场之内、之外的微观互动仪式相连接,最终根据这些理论分析,提出一些可借鉴的防控措施,如培养运动员可控的情境惯性;树立正确的竞赛观念;确立稳定的互动仪式;注入愉悦的外部情感等,以希望对运动员暴力行为的减少起到一定的正向促进作用。
  • 周生旺, 徐璟, 尹继林, 刘红建
    2018,37(1): 35-40,56.
    摘要 ( ) PDF (815 KB) ( )
    快速推进国家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现代化是社会治理变革的重大命题,全民健身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改革已是势在必行。运用文献资料与逻辑分析法,阐释了全民健身多元主体协同治理内涵、价值取向、治理关系和治理结构,具有实现政府与社会的共治格局、吸纳社会资本的高效融入、强化市场的调控治理功能、提升全民健身治理效率的治理功能。研究发现如下实施困境:多元主体角色边缘模糊造成主体地位偏离,市场运行制度不健全造成市场调控功能缺失,体育社会组织发展水平较低难以发挥治理功能,公众参与制度缺失导致多元主体参与受阻。提出实施对策:加强全民健身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的制度安排,强化协同机制;健全完善全民健身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的法律法规,实现依法治体;培育健全非政府社会体育组织的基层生成机制,重塑主体功能;提升公众参与全民健身的意识及权利,突出主体地位。
  • 钟敬秋, 崔瑞华, 赵文祯, 王泽宇
    2018,37(1): 41-50.
    摘要 ( ) PDF (1269 KB) ( )
    以中国31个省级行政区域为研究单元(不包含港澳台地区),在解析体育产业内涵基础上,构建中国体育产业效率投入产出表,运用AHP&CRITIC主客观赋权、EBM模型及GIS技术,对中国体育产业投入-产出-效率水平空间格局进行分析,并依据各测度结果探究投入-产出-效率水平内在机理及其耦合关系。结果表明:产业发展初期,产业效率水平降低具有其必然性;“胡焕庸线”对于刻画产业投入、产出水平意义显著,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空间差异性显著;投入-产出-效率水平时空耦合关系明显,所提出耦合关系趋势图能够直观反映中国体育产业未来发展趋势。遵循产业发展耦合阶段性规律,合理配置产业资源,发挥效率对产业发展的核心作用,是促进体育产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 霍鹏翔, 邓罗平, 王海明
    2018,37(1): 51-56.
    摘要 ( ) PDF (411 KB) ( )
    运用因子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2016年我国中部地区体育产业集群竞争力水平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16年我国中部地区体育产业集群竞争力水平从高到低依次为湖北、河南、湖南、安徽、山西和江西。体育产业集群竞争力水平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体育产业集群规模、体育产业集群效益、体育产业集群市场、体育产业集群功能和体育产业集群创新。研究认为,2016年我国中部地区体育产业集群虽已初具规模,但与东部地区相比仍有巨大提升空间;体育产业净利润总额偏低,集群效益不高;缺乏知名品牌,集群市场有待进一步扩大;产业结构不平衡,集群功能不完善;政府投入力度需加大,集群创新能力有待提升。
  • 张泽
    2018,37(1): 57-62.
    摘要 ( ) PDF (1141 KB) ( )
    体育用品制造产业集群是空间集聚的产业网络。网络是产业集群的本质,集群的网络对企业成长产生影响。以福建晋江的运动鞋制造产业集群为研究对象,采用实地调研与访谈、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分别从晋江的运动鞋制造产业集群的生产网络、生产辅助网络和社会网络与企业成长的机制作用进行相关分析。研究发现,集群的运动鞋生产网络、生产辅助网络和社会网络分别对企业成长有影响,以此说明体育用品制造产业集群网络促进企业成长。
  • 谢志勇, 刘鎏
    2018,37(1): 63-69.
    摘要 ( ) PDF (461 KB) ( )
    为了认识和理解伦理困境,帮助教练员解决伦理困境问题,运用以访谈为主的质性研究方法分析了伦理困境的内涵与类型。发现我国教练员所遭遇的伦理困境按照来源划分主要包括4种类型:竞赛活动、社会压力、人际关系和其他,造成这些伦理困境的主要原因是体育职业化发展和对于运动成绩的追求。不同的伦理困境有着不同的诱发因素,处理方式也有所区别。国外发达国家经验证实对教练员进行“伦理决策框架”培训是帮助教练员应对伦理困境的最佳方法之一。
  • 运动与健康科学
  • 付彦铭
    2018,37(1): 70-74.
    摘要 ( ) PDF (599 KB) ( )
    对两周台向后翻腾直体两周和向后翻腾直体一周团身一周动作出台和落地动作进行运动学分析,对落地稳定瞬间膝关节处的运动学指标加以分析与计算。以计算结果作为边界条件,结合膝关节解剖学结构特点,设定约束条件导入ABAQUS中完成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运动员在完成向后翻腾直体两周动作时,落地瞬间在股骨软骨外侧髁、内侧半月板前角、外侧半月板中部中间位置和内侧胫骨软骨上表面中心位置处均存在应力集中现象,双腿胫骨平台软骨会承受近7倍体重的冲击力。建议运动员日常训练中加强膝关节稳定性练习,以减轻由于应力集中位置磨损引发的膝关节失稳所带来的影响。
  • 王智明
    2018,37(1): 75-78,85.
    摘要 ( ) PDF (918 KB) ( )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比较分析法等,以自组织理论的原理与机制为研究的切入点,对美国健康体适能教育进行深入分析。研究结果:美国健康体适能教育具有系统开放性、系统非衡性、系统非线性、系统涨落等自组织特性,并在实践中通过学习目标自我认同、学习过程自我调控、学习评价自我激励等做法验证了自组织规律,这些对我国开展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创新体质健康教育具有深刻的借鉴意义。
  • 牟健
    2018,37(1): 79-85.
    摘要 ( ) PDF (479 KB) ( )
    儿童是全社会关注的特殊群体,儿童素质的提升不仅关系到国家大业的根基,更牵系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身体教育作为儿童素质提升的重要手段,其作用和机理仍然受家长和教育者的质疑,需进一步的验证和共识。而来自脑科学领域的实践成果为人们认识身体教育与儿童素质提升的关系提供了重要的证据。脑科学的相关证据揭示了:身体教育具有改善儿童大脑可塑性、促进儿童学习成绩的作用。但更重要的是,早期对儿童进行身体教育能增加成年后大脑应对衰退和损伤的韧性。
  • 邹雪芳, 刘霞, 陈海涛
    2018,37(1): 86-91.
    摘要 ( ) PDF (448 KB) ( )
    采用文献资料、逻辑演绎、举例论证等方法,由现象学领域生成的具身理论对运动情境中Choking现象进行诠释。研究发现:具身认知理论能很好地分析高水平运动表现,高水平运动员的Choking行为完全具身地依赖环境。Choking现象可以解释具身的以生态动力学为基础的认知系统,采用具身的非线性建构训练法能提高Choking运动员对环境的适应性。研究结论:高水平运动中出现的Choking是一种打乱了有机体与环境成功耦合的具身行为,训练中建议采用生成具身技术的非线性建构训练法。
  • 体育教育训练学
  • 牛雪松, 白烨, 王波
    2018,37(1): 92-98.
    摘要 ( ) PDF (355 KB) ( )
    以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测试法及数理统计法,对备战第22届冬奥会国家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一、二线运动员体能水平构成指标进行筛选、赋权和分析,建立了优秀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运动员体能水平的评价标准。研究表明:反映我国空中技巧运动员体能水平的三级指标是:跟腱长、腰围/身高*100、骨盆宽、克托莱指数、肺活量、相对平均无氧功率、血红蛋白、高翻、12分钟跑、灵敏跑;对各级评价指标的权重中,运动素质对体能水平起决定性作用,力量和核心稳定指标权重较大,身体形态指标中腰围/身高*100的权重较大,身体机能指标中相对平均无氧功率、血红蛋白的权重较大。
  • 焉石, 杨梦岐, 李尚滨, 李栋
    2018,37(1): 99-106.
    摘要 ( ) PDF (1241 KB) ( )
    采用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探讨了变革型领导行为、体育课满意感及持续体育锻炼意愿三个变量间的关系。结果显示:领导魅力(C.R=2.551,P=0.011<0.05)、个性关怀(C.R=2.108,P=0.035<0.05)及智力激励(C.R=4.516,P=0.000<0.001)对体育课满意感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解释率为37%);体育课满意感对促进持续体育锻炼意愿(C.R=8.212,P=0.000<0.001)具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解释率为18%)。另外,通过Bootstrap法中介检验表明:体育课满意感在领导魅力(Biar-Corrected 95%置信区间值为0.057~0.308;Percentile 95%置信区间值为0.015~0.311)、智力激励(Biar-Corrected 95%置信区间值为0.015~0.261;Percentile 95%置信区间值为0.053~0.245)与持续体育锻炼意愿间具有中介作用,且属于完全中介(领导魅力Biar-Corrected 95%置信区间值为-0.440~0.302;Percentile 95%置信区间值为-0.439~0.304)(智力激励Biar-Corrected 95%置信区间值为-0.156~0.348;Percentile 95%置信区间值为-0.177~0.333)。综上表明,高校体育教师应该时刻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我并时刻关爱学生,通过不断提升学生的课堂满意感,进而间接促进学生自觉养成日后持续参加体育锻炼的良好意愿。
  • 李海燕, 燕凌, 耿嘉梅, 毛振明
    2018,37(1): 107-112.
    摘要 ( ) PDF (465 KB) ( )
    为了探讨体育课堂情景下青少年同伴关系的特点,采用社会测量法、访谈法、个案分析法对某小学六年级学生同伴关系的受欢迎组、被拒绝组、受争议组、被忽视组和普通组进行调查。研究发现:1)良好的同伴关系有利于儿童社会化价值观的获得和适应能力的培养;2)同伴关系不良有可能导致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困难;3)同伴关系与学业成绩、体育成绩、体育活动表现、领导者和体育委员、行为习惯和性格之间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相关。据此提出:1)教学理念的深度转变:基于多元智能理论视角的关爱和指导;2)教学环境的整体塑造:基于系统理论视角的设计与实施;3)教学策略的科学应用:基于问题解决、学生发展的教育指向。
  • 刘洋洋, 何敏学
    2018,37(1): 113-117,137.
    摘要 ( ) PDF (699 KB) ( )
    TPACK是信息技术环境下体育教师进行有效教学的必备知识。采用文献资料法,对体育教师TPACK进行研究,认为从“知识场”向“学习共同体”场域的转型是从宏观抽象的知识建构到微观具体的实践操作,促进了体育教师TPACK的生成。体育教师TPACK“知识场”由主体系统、客体系统、环境系统共同构成三维空间,三维空间内节点间的相互作用和知识流动构成“知识场”的运行系统。创建体育教师TPACK的学习共同体涵盖共建共享、对话协商、合作互助、赋权增能等,不仅是对体育教师TPACK“知识场”的实践验证,也是体育教师TPACK生成的具体策略。
  • 马亚萍
    2018,37(1): 118-124.
    摘要 ( ) PDF (1974 KB) ( )
    NBA勇士队主教练科尔的篮球哲学理念起源于禅师和温特的三角进攻,并创新性地融入波波维奇注重整体分享球权的战术理念,吸收跑轰和快速攻防转换、锡伯杜的压迫式防守理念等精华形成独特的领先于潮流的现代篮球哲学理念。注重外线投射、依赖空切绕掩护和快速攻防转换,不断结合NBA比赛发展趋势和球员技术风格进行创新和改造搭配起科学高效的轮转阵容,建立并塑造了NBA联盟中最优秀的非常开放和家庭式快乐篮球文化体系。剖析科尔的篮球执教哲学理念对于借鉴NBA球队建设经验和洞悉现代篮球发展趋势具有理论意义,对我国CBA篮球教练员更好地指导和提高我国职业篮球赛事竞技水平以及对球员的训练培养具有重要价值。
  • 民族传统体育学
  • 金玉柱, 李丽, 张再林
    2018,37(1): 125-131.
    摘要 ( ) PDF (549 KB) ( )
    中国武术文化精神决定了其以思考与实践美好的生命之道为根本旨趣,对其内蕴的思想理念进行阐释与表达具有提供精神支撑与生存智慧的现实意义。研究指出:中国哲学视域中的屈伸相感触类旁通地体现在阴阳两极之间,体现了一种具有交互、生生以及变化意义的生命辩证法。反观中国武术中的“以屈求伸”,可以从“水”的意象、“龙”的意象、“弓”的意象、“势”的意象中得以完美演绎与表达,它以一种“显微无间”的方式贯穿于中国武术的技法演练之中,充满了身体之美。这种身体的“以屈求伸”,从形象来看充满了力量,彰显了一种中国式的实践智慧;从精神维度来看,更是开显了一种“生存智慧”的文化建构,从而再次揭橥了中国武术是文、质兼摄的身体符号系统,为我们彰显中国智慧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思想资源。
  • 赵景磊, 郭玉成
    2018,37(1): 132-137.
    摘要 ( ) PDF (463 KB) ( )
    为剖析传统武术传承机制、探究武术文化传承规律、促进传统武术的当代传承,采用质性研究范式,通过实地调研、观察与访谈,并结合文献资料法,对我国至今仍具有较强凝聚力、自主组织与管理能力的梅花拳的门内弟子身份认同建构进行深入探析。研究认为,梅花拳弟子身份认同的过程性建构表现:严格准入是梅花拳弟子身份认同建构的起点,模仿学习是门内弟子自我强化身份认同的过程,沟通互动是门内弟子集体强化身份认同的过程。梅花拳弟子身份认同的规范性建构表现:通过明文规训的“门规戒律”进行制度规范,通过约定俗成的“历史传统”进行惯例制约,通过潜移默化的“文化底蕴”进行思想浸染。梅花拳弟子身份认同的关系性建构表现:严谨有序的集体伦理关系建构,门内皆亲的集体认同关系建构,灵活适当的师徒传承关系建构。
  • 周家金, 孙庆彬, 朱波涌, 高会军
    2018,37(1): 138-144.
    摘要 ( ) PDF (1098 KB) ( )
    在现代文化和市场经济浪潮冲击下,我国许多少数民族村落传统体育项目仍能以顽强的生命力传承,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们都具有行之有效的体育组织。在当前民族传统体育保护语境下,调查少数民族村落传统体育组织的结构,探究其功能,对少数民族村落传统体育的传承保护具有现实意义。运用田野调查法和文献资料法,考察少数民族村落传统体育组织的结构、功能及演变趋势,为少数民族村落传统体育组织的建设提供支持。研究认为:少数民族村落传统体育组织的结构有主体独立型、宗族依附型、权力渗入型和资本联姻型,其基本功能是组织体育活动、整合体育资源和传承体育技艺;少数民族村落体育的组织结构并非一成不变,在周围环境变化时会作相应调适;随着组织结构的调适,会衍生出更多的组织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