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2020年, 第39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20-05-20
      
  • 全选
    |
    专题研究:新冠肺炎疫情与体育
  • 李军岩, 刘颖
    2020,39(3): 1-9. doi: 10.12163/j.ssu.20200500
    摘要 ( ) HTML ( ) PDF (621 KB) ( )

    差异化协同发展成为后疫情时期东北冰雪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优选之路。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在经典的差异化和协同理论阐释基础上,解析东北冰雪旅游产业差异化协同发展的逻辑:东北要素禀赋的比较优势推动冰雪旅游产业差异化发展、东北条件基础的合作优势推动冰雪旅游产业协同发展、差异化与协同互动成为东北冰雪旅游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等;东北冰雪旅游产业存在的问题:差异化不明显导致东北冰雪旅游产业比较优势难以发挥、协同不充分导致东北冰雪旅游产业合作优势难以彰显、差异化与协同互动不足导致东北冰雪旅游产业发展动力难以生成等。提出发展路径:通过打造差异化发挥东北冰雪旅游产业发展的比较优势,通过建构协同模式彰显东北冰雪旅游产业发展的合作优势,通过推动差异化与协同互动激活东北冰雪旅游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 张得保, 秦春波, 张辉, 曾小松
    2020,39(3): 10-17. doi: 10.12163/j.ssu.20200616
    摘要 ( ) HTML ( ) PDF (754 KB) ( )

    运用文献资料、个案研究、逻辑分析等方法研究新冠肺炎疫情下普通高校体育课在线教学的实施。研究认为:目前普通高校体育课实施在线教学面临课程资源短缺、教师信息化素养不足、常规教学计划难以在线实施、学生居家锻炼条件受限并对在线体育课存在疑虑等诸多问题。针对上述问题,结合体育教学理论、学校师生现状等情况,提出体育课在线教学实施的具体策略:成立疫情防控期间教学指导小组开发优质体育课程资源,培养与提高教师信息化素养;统一体育课教学进度安排,贯彻体能锻炼主线;利用智慧课堂平台灵活开展在线教学;构建多种交流对接平台,保证教学渠道畅通;视疫情发展分阶段推进计划预案。实施效果:提高了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培养了学生自主锻炼的习惯,使学生掌握了较多的体能训练方法,实现了体育课在线教学系统的有序开展,达到了新冠肺炎疫情下教学目标要求。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后疫情时期体育学科开发与运用在线教学资源的发展方向,指出了常规体育教学应该注意的相关问题,为普通高校疫情及后疫情时期体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 李王杰, 刘喜山
    2020,39(3): 18-22. doi: 10.12163/j.ssu.20200202
    摘要 ( ) HTML ( ) PDF (526 KB) ( )

    2019新冠肺炎疫情给国家系统带来灾难,却为国民体育锻炼系统摒除了阻碍因素,同时引发外部大量优质体育锻炼信息有效触达国民,成为体育锻炼系统一个有利的教育、传播和发展机遇。据此提出:认清局面,有计划、有目的地扩大优质信息资源流入,增强国民锻炼意识;通过加大教育渗透、创设时间和空间上易获得通路、丰富可参与项目群落、发挥团体互助优势、鼓励居家简易参与等方式,做好疫后锻炼意识和行为的巩固加强准备,借助突发事件推动国家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

  • 学校体育
  • 邵天逸, 李启迪
    2020,39(3): 23-28. doi: 10.12163/j.ssu.20191762
    摘要 ( ) HTML ( ) PDF (446 KB) ( )

    徐英超是“体质教育思想”的首创者,这一思想在我国学校体育发展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通过不同的视角深度剖析徐英超体质教育思想,旨在呈现徐英超体质教育思想的形成动因与内在逻辑,并挖掘体质教育思想对当前学校体育的启示。研究认为徐英超体质教育思想的成因在于反思体育的概念,内在逻辑包含3个方面:体育教学的视点应从技术传习回归身体教育,实证调研是揭示与掌握体质变化规律的关键,良好的心态与生活方式是促进体质健康的外部保障。徐英超体质教育思想的当代启示:正视增强体质与技术教学之关系;参考体测结果调整体育教学方向;建构面向生活的体育健康教育观。

  • 群众体育
  • 赵玉琛, 陈德旭, 王赞, 王健壮, 邵凯, 董传升
    2020,39(3): 29-34. doi: 10.12163/j.ssu.20200284
    摘要 ( ) HTML ( ) PDF (579 KB) ( )

    2020年是精准扶贫的收官之年。在精准扶贫目标实现后,对脱贫人口返贫的治理将成为后精准扶贫时代的主要任务。返贫的成因很多,因病致贫是主要原因。由于体育在健康促进方面具有其他社会活动所不具备的全面性、积极性作用,因此需要积极推动精准扶贫战略转向,从完善农村卫生医疗保障体系这一被动的方式转向构建公共体育健康治理这一主动方式,构建体育阻断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的农村体育治理体系,充分发挥体育的扶志、扶智、扶能,特别是扶健康方面突出的功能,为后精准扶贫时代成功阻断返贫现象提供解决方案。发挥体育阻断返贫功能,必须加大对农村体育发展的支持和治理力度,采取有效的行动方案,促进农村体育快速振兴,通过体育改善农村社会经济生态,引导人们养成体育健康生活方式,为其走向共同富裕的生活道路奠定坚实的基础。

  • 张文静, 沈克印
    2020,39(3): 35-42. doi: 10.12163/j.ssu.20191634
    摘要 ( ) HTML ( ) PDF (591 KB) ( )

    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作为农村体育中的基本组成部分,其发展与治理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是提升体育治理能力现代化和实现体育强国梦的必经之路。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背景,基于协同治理的基本理论,把握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协同治理的现实动因,分析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协同治理中存在的均等化供给落实不到位、服务管理体制结构失衡、市场经济模式功能缺失、农民需求表达体系欠缺等现实问题。通过构建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模型,确保治理公正平等、完善政府职能结构、促进机制融合发展、激发需求主体活力等方面实现农村公共体育服务有效治理。

  • 张艳
    2020,39(3): 43-48. doi: 10.12163/j.ssu.20200213
    摘要 ( ) HTML ( ) PDF (406 KB) ( )

    社区体育整体性治理是我国社区体育治理上的模式选择,旨在通过多元利益主体的协同共治来消解社区体育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发现:社区体育整体性治理与社会资本之间存在着天然的契合性和逻辑上的关联,在分析我国社区体育整体性治理中存在着普遍信任缺失、互利规范匮乏、社会参与网络不健全等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社区体育整体性治理的社会资本培育路径:增进社会信任,构筑社区体育多元利益主体的诚信体系;强化法律法规建设,健全社区体育规范体系;积极完善社区体育主体构成,健全社区体育参与网络,旨在推进社区体育整体性治理的实现。

  • 孙威, 王晓辉
    2020,39(3): 49-55. doi: 10.12163/j.ssu.20200138
    摘要 ( ) HTML ( ) PDF (534 KB) ( )

    当前我国体育消费力较弱,亟需通过研究提升体育消费力。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依据马克思消费力理论提出并解析了体育消费力的4要素及其现实情况:体育供给不到位导致消费品难以满足需求、居民收入不平衡限制消费者的支付能力、体育环境不规范阻滞良好消费氛围的形成、体育消费者不成熟拉低消费力的整体水平。体育消费力提升路径: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有效优化体育供给力,以拓宽人民增收渠道为手段动态平衡居民可支配收入,以完善市场化引导监督机制为动力合理规范体育社会环境,以强化消费者要素整合能力为抓手全面提升体育消费者成熟度。

  • 袁润, 王红英, 陈长洲
    2020,39(3): 56-62. doi: 10.12163/j.ssu.20191993
    摘要 ( ) HTML ( ) PDF (684 KB) ( )

    家庭体育作为德国全民健身运动的突破口,已经走过了三十多年的发展历程。对德国家庭体育的缘起以及管理、运行、保障、促进机制进行研究,发现德国家庭体育缘起于德国“黄金计划”的实施,具有以下特征:以国家体育的最高管理机构为纽带,注重家庭与俱乐部的协同管理;注重多部门与机构的协调合作,整合社会资源;注重体育俱乐部的责任体现,创编家庭体育指南;注重以家庭友好为中心的发展模式是推动家庭体育发展的机制动力。得到以下启示:充分发挥政策的引导作用,培育各类推动家庭体育发展的社会组织;基于学校、家庭、社区的一体化模型,创建良好的家庭体育开展环境;完善《家庭体育指南》,引导我国家庭体育的开展;坚持“以家庭为中心”的家庭体育发展模式。

  • 竞技体育
  • 刘兴
    2020,39(3): 63-71. doi: 10.12163/j.ssu.20200722
    摘要 ( ) HTML ( ) PDF (500 KB) ( )

    “跨项”是我国蹦床项目发展过程中较为突出的一个现象,以此为基本点,以世界优秀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采用高端访谈法等分析蹦床运动员选材的基本方法和特点。调研与分析表明:蹦床与体操、技巧、跳水有较大的技术相似性和相近的训练元素、竞技能力、技能标准、训练方法和个性心理特点;竞技能力都以技术为核心,以难美为灵魂,同为多元的动作结构,均以主客观为依据的评价方法。“跨项”流动加快了我国蹦床运动发展,优化了人才资源配置,减少了淘汰率,丰富和发展了蹦床训练理论。

  • 缪律, 史国生
    2020,39(3): 72-79. doi: 10.12163/j.ssu.20190897
    摘要 ( ) HTML ( ) PDF (528 KB) ( )

    运动员跨项选材是我国推进北京冬奥会、残奥会备战工作的重要举措之一。国际上运动员跨项选材的发展经历了“无序化”和“规模化”两个阶段。澳大利亚和英国等国规模化跨项选材的经验表明:传统选材依旧是运动员成才的主要途径,跨项选材是传统选材的有益补充;跨项选材是运动员成才的关键环节,长期培养和全面保障的意义深远;现有的跨项以赛艇、自行车和跆拳道等夏奥项目以及俯式冰橇等冬奥项目为主。从短期备战角度来看,我国要遴选适合跨项的运动项目,加强备战保障工作,提高运动员成才效率;从长期可持续发展角度来看,要注重运动员全面发展,强化政策引导、深化竞赛改革,进一步发挥竞技体育的综合功能和价值。

  • 张大为, 田胜国, 刘兵
    2020,39(3): 80-86. doi: 10.12163/j.ssu.20191838
    摘要 ( ) HTML ( ) PDF (627 KB) ( )

    从历史演进视角对日本足球归化运动员进行研究,将归化演进历程分为业余足球主导期、职业足球改革探索期、职业足球稳定发展期3个阶段。归化运作逻辑体现:以技术足球理念为基准,合理实施归化行为;以填补位置短板为目的,提高国家队竞技水平;以保障职业角色转换为举措,营造良性发展氛围;以规避资源挤占矛盾为导向,逐步改变归化价值取向。启示:我国应厘清主体责任和发展理念,做好归化顶层设计;正视国家归化需求,消解文化融合与社会认同障碍;建立长效服务机制,扩大归化行为示范效应;把握足球运动规律,构建可持续发展模式。

  • 董川, 郭权
    2020,39(3): 87-92. doi: 10.12163/j.ssu.20200397
    摘要 ( ) HTML ( ) PDF (470 KB) ( )

    随着中国体育事业发展和多边外交推进,中国与国际奥委会的关系也备受瞩目。从国际组织研究视角切入,运用历史分析法和演绎推理分析法深入阐述了中国与国际奥委会关系。研究认为:中国与国际奥委会关系可以划分为初次接触、曲折前行和从关系破裂到全面合作3个主要阶段。双方在新时代的互动关系推动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促进了中国体育事业和经济发展、扩大了奥林匹克运动在中国的普及和传播。建议中国积极参与全球体育治理,培养国际组织人才以及拓展合作领域、服务国家外交大局。

  • 体育产业
  • 韩松, 王莉
    2020,39(3): 93-99. doi: 10.12163/j.ssu.20190236
    摘要 ( ) HTML ( ) PDF (673 KB) ( )

    通过多元回归模型和案例比较,在探讨我国体育产业与养老产业融合发展理念的基础上,考证实现两大产业融合的市场关系和经营模式。结果显示:1)体育产业与养老产业融合发展是服务运营商通过对体育消费产品和养老消费产品的特色内容进行集成开发,进而打造促成“体育+养老”消费新业态的产业创新过程;2)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表明,依托体育产品经营布局增强养老市场活力、依托养老市场黏度提高体育产品经营实力,有利于形成体育产业与养老产业的联动关系;3)“体育+养老”跨界经营新模式源于需求指引式融合、服务重组式融合、资源互享式融合、市场共拓式融合、功能延伸式融合、技术渗透式融合;4)做实做活细分型老年体育消费市场、加快健全完善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着力分类推进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是支持两大产业融合发展的政策抓手。

  • 周勇
    2020,39(3): 100-106. doi: 10.12163/j.ssu.20200075
    摘要 ( ) HTML ( ) PDF (539 KB) ( )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推理法等,从动态轨迹、焦点议题与未来前景3个方面对体育投融资研究进行类比与分析、综合与演绎,以期为体育投融资研究的全面开展提供思路借鉴,进而为体育投融资的实践给予全方位的理论支撑。研究表明,我国体育投融资研究的动态轨迹呈现出波动性缓慢增长的发展态势,相关议题聚焦在体育投融资主体研究、客体研究、渠道研究和环境研究。然而,研究仍面临着理论尚需丰富、视角有待均衡、方法亟待创新等态势,体育投融资研究的未来前景包括奠定新基石、夯实体育投融资研究理论,散发新思维、开拓体育投融资研究视角,借助新工具、解锁体育投融资研究方法等。

  • 张未靖, 刘东升
    2020,39(3): 107-115. doi: 10.12163/j.ssu.20192012
    摘要 ( ) HTML ( ) PDF (548 KB) ( )

    从体育小镇发展的理念、实践与对策3个层面进行剖析,旨在挖掘体育小镇建设的规律、问题与模式,为国家和地方发展体育小镇提供参考。研究认为体育小镇并不能简单理解成体育产业发展的空间载体,而是需要通过地方场域的体育内容建构,来重塑人们对小镇的亲近感、安全感和归属感的心理需求,必须针对小镇在自然环境、人文历史、经济社会发展等层面的资源相互连结,在体育小镇区域内的游憩承载量容许下发展,创建一个具有地方历史、族群情感、体育特色、产业规模的空间,充分利用“互联网+体育”的科技条件,打造体育小镇发展服务平台以方便整合体育及相关产业资源,找到属于体育小镇的体育生活风格与体育人文特质。

  • 冯文昌, 邵凯
    2020,39(3): 116-122. doi: 10.12163/j.ssu.20191328
    摘要 ( ) HTML ( ) PDF (529 KB) ( )

    将社会行为下的体育旅游作为研究对象,以体育旅游中的观赛游为分析对象,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体育旅游与社会互动中的行为冲突过程进行分析,运用马克思的冲突理论、帕森斯的结构功能理论讨论社会行为下的体育旅游行为冲突的情境与根源。研究认为:影响体育旅游行为冲突的情境因素主要集中在我国社会发展的制度、经济和文化3个方面;影响体育旅游行为冲突的根源主要体现在冲突根源前提是体育旅游行为过程具有了明显的角色身份认同,冲突根源内因是体育旅游目标利益化差异和旅游消费者的文化素养,冲突根源效用是体育旅游产品是否满足游客的消费利益,冲突根源机制是体育旅游产品的效用特性,冲突根源结构是功能体系的不完善,冲突根源功能是产业链条的不完备,冲突根源约束来自秩序化制度建设的不成熟。

  • 体育文化
  • 武旭, 宋鹏, 卢煜, 白南燮, 苏健蛟
    2020,39(3): 123-129. doi: 10.12163/j.ssu.20200044
    摘要 ( ) HTML ( ) PDF (477 KB) ( )

    受西方体育文化的冲击,除龙舟、武术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国际化推广取得一定成就之外,其余项目的国际化进程相对滞后。“一带一路”倡议给民族传统体育的国际化带来了良好契机。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基于对“一带一路”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国际内涵及关系的梳理,系统分析了“一带一路”背景下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国际化取得的成就、面临的发展机遇及现实困境,探寻“一带一路”背景下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国际化之路,帮助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更好地抓住时代契机,实现国际化的目标。策略:1)推动体育交流,搭建与沿线国家交流的纽带以及桥梁;2)借助体育外交,拓展民族传统体育多领域的对话合作;3)增强文化自信,打造特色民族传统体育赛事品牌文化;4)坚持人才先行,开展民族传统体育人才培养培训合作。

  • 孟欢欢, 杨小凤, 李健
    2020,39(3): 130-136. doi: 10.12163/j.ssu.20182618
    摘要 ( ) HTML ( ) PDF (512 KB) ( )

    在传统优秀文化复兴上升到国家战略的背景下,研究民间传统体育组织创新发展的路径,对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采用文献法、访谈法等分析民间传统体育组织发展的趋同表现、趋同机制、趋同危机,并提出组织创新发展的路径。研究结果显示,民间传统体育组织发展呈现形式趋同性,表现在组织目标、结构、活动、策略、政社关系等方面的趋同。组织趋同的内在机制为强制机制、模仿机制和社会规范机制。组织趋同可能带来组织多样性受损和文化多样性破坏,引发组织生态系统和文化生态系统失衡。内涵式的“求异”发展是组织创新发展的策略选择,组织应以文化价值挖掘为核心、以行为活动活态传承为关键、以制度建设为保障、以物质资源保存与开发为表现等进行特色文化品牌塑造。

  • 刘少英, 罗君波
    2020,39(3): 137-144. doi: 10.12163/j.ssu.20191829
    摘要 ( ) HTML ( ) PDF (676 KB) ( )

    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成为当下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全国各地都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运用文献资料、访谈、实地考察等研究方法,从民族学的视角,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岩鹰拳的基本概况、传承谱系脉络进行梳理,了解其传承内容及传承价值。研究结果:岩鹰拳与其他拳种不同,归属于杂技与竞技类,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特征;主要传承路径是以政府立法为保障、家族传承为核心、媒体传承为载体、校园传承为推广、资金筹集为支撑等方式进行保护,并在继承和发展中不断创新,使其成为民族精神推进现代社会的重要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