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2021年, 第40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21-01-20
      
  • 全选
    |
    专题研究:新冠肺炎疫情与体育
  • 王真真, 王相飞, 张大超
    2021,40(1): 1-8. doi: 10.12163/j.ssu.20201466
    摘要 ( ) HTML ( ) PDF (493 KB) ( )

    以公共领域理论为解释路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的体育健康传播。认为疫情之下的体育健康传播尚未形成严格意义上的公共领域,表现:体育健康传播话语主要由精英主导,普通个体公共精神欠缺;大众理性认知和批判意识缺失,公共舆论难以形成;媒介的平台功能凸显,在激活公共讨论方面还存在不足。未来体育健康传播应在公众层面引导大众关注体育健康传播,强化公民意识;在公共舆论层面形塑认知强化治理,培养公众的理性批判意识;在媒介层面强化体育健康内容的互动性,激活公共讨论,以进一步构建体育健康传播的公共领域。

  • 赵俊杰, 张大为, 曹景川
    2021,40(1): 9-15. doi: 10.12163/j.ssu.20201713
    摘要 ( ) HTML ( ) PDF (458 KB) ( )

    面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暴发,网络体育健身视频成为体育抗疫的“急先锋”,对其持续使用意愿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可为推进体育产业和全民健身事业发展提供借鉴。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视角,通过问卷调查和结构方程模型构建影响因素研究模型,针对典型群体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使用与满足理论适用于网络体育健身视频研究,并有着较强的解释力;2)信息需求、社交需求、好奇心的满足感正向影响网络体育健身视频用户的积极情绪获取;3)积极情绪显著正向影响网络体育健身视频用户的持续使用意愿。实践启示:1)提升网络体育健身视频信息质量;2)优化网络体育健身的社交功能;3)开发网络体育健身视频的眼球效应。

  • 张晓磊
    2021,40(1): 16-22. doi: 10.12163/j.ssu.20201686
    摘要 ( ) HTML ( ) PDF (502 KB) ( )

    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体育旅游产业造成严重冲击。站在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角度,在分析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体育旅游产业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体育旅游行业的应对之策,洞察后疫情时代我国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趋势。研究认为:疫情在检验体育旅游行业免疫力的同时,亦在重塑人们对运动增强免疫力在抗“疫”中关乎健康和生命质量的深刻认知,并由此触发体育旅游消费新升级,引致体育旅游行业蝶变。后疫情时代,体育旅游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智慧基因植入、健康生态内核深度表达、精众品牌塑造、危机管理体系构建、产业深度融合、区域一体化加速推进等一系列措施都将为体育旅游产业高质量的复苏和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 学校体育
  • 霍军, 陈俊
    2021,40(1): 23-30. doi: 10.12163/j.ssu.20201612
    摘要 ( ) HTML ( ) PDF (650 KB) ( )

    学校体育督导评估督促政府依法履行教育职责,指导学校依法办学和科学评估监测,有力促进学校体育工作健康有序发展。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案例法、比较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学校体育督导评估的组织实施、现实困境和完善策略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学校体育形成了“国—省—市—县”四级组织层次,实施“督政、督学、评估监测”三位一体的督导评估活动。2)现实困境体现在法规制度不健全,主体权威弱化;行政依附显著,机构独立不足;督导程序死板,社会参与缺失;责权不明、监管不力,结果应用模糊等方面。3)完善策略有健全法律法规,确保制度权威性;深化体制改革,增强机构独立性;强化队伍建设,保证督评科学性;明确主体责权,重视结果应用性等。

  • 彭国强, 高庆勇
    2021,40(1): 31-39. doi: 10.12163/j.ssu.20201517
    摘要 ( ) HTML ( ) PDF (554 KB) ( )

    在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和深化体教融合发展的背景下,综合运用文献资料、个案分析、对比分析等研究方法,归纳了美国体育教育制度的演进历程与治理特征,提出了提升我国体育教育制度治理能力的举措。研究认为,美国体育教育制度经历了4个发展阶段,形成了一套系统的治理体系,治理特征体现在:联邦、州和地方教育部门上下联动的分权化治理,地方学校、社区和家庭多元主体参与的协同化治理,以体质健康促进为导向的法治化治理,国家体育教育标准的保障性治理,学校体育教育计划的引导性治理,青少年体育教育健康法案的靶向性治理,特殊体育教育制度的补偿性治理。研究提出,要健全我国体育教育制度治理体系,完善政府、学校、社会、家庭联动的体制制度,推动体育教育的协同化治理;打造以体教融合为导向的精准扶持制度,强化体育教育的补偿性治理;制定青少年体质健康教育强化制度,实施体育教育的靶向性治理;健全监督、评估、激励“一体化”制度体系,实现体育教育的法治化治理。

  • 丛波, 金有为
    2021,40(1): 40-48. doi: 10.12163/j.ssu.20201711
    摘要 ( ) HTML ( ) PDF (579 KB) ( )

    基于TRACK知识要素调查分析高校体育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总结高校体育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影响因素,提出高校体育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策略,以期为相关高校开展教师信息化提升工作提供参考,为国家教育信息化建设和体育教育事业发展助力。高校体育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为学科基本素养具备,学科建设、体育文化展示需加强;坚持教学法原则,构建情境需加强;信息技术素养意识强,能力有待提高;学科教学素养结合较好,变革实践不够;信息化学科素养应用多,制作建设不够;信息化教学法素养知易行难,跨时空需求难满足;信息化学科教学素养基本能力具备,全方位个性化需求难满足。针对高校体育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7个影响因素,提出完善课程体系建设以提升学科素养;实现教师角色转型与定位以提升教学法素养;开展信息化队伍建设以提升信息技术素养;开展课程教学团队建设以提升学科教学素养;构建学科资源库以提升信息化学科素养;构建信息化教学平台以提升信息化教学法素养;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以提升信息化学科教学素养等策略。

  • 群众体育
  • 李娟, 刘紫薇
    2021,40(1): 49-54. doi: 10.12163/j.ssu.20201790
    摘要 ( ) HTML ( ) PDF (431 KB) ( )

    人民健康是社会稳定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体育锻炼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和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手段。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论述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的内涵,深度剖析阻碍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过程中存在的业态模式开发度不够、供给与需求矛盾、产业政策执行阻力、政府资金引导未健全等现实困境,最后提出以下4个方面的发展路径:(1)科技驱动创新,优化业态模式;(2)整合资源,确保有效供给;(3)全面深化改革,加强部门间协同配合;(4)围绕经济体制改革,优化体育产业政府引导资金方式。

  • 赵贇
    2021,40(1): 55-63. doi: 10.12163/j.ssu.20201647
    摘要 ( ) HTML ( ) PDF (652 KB) ( )

    为全面探索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对供给满意度的影响,以及供给内容与供给效应在此过程中的链式中介作用,采用文献资料法、德尔菲法、结构方程模型等,构建并检验了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对供给满意度影响的模型。结果表明:供给主体、供给内容和供给效应分别对供给满意度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供给内容和供给效应在供给主体与供给满意度之间呈现出多重中介作用。鉴于此,从协同多元供给主体、按需丰富供给内容、多渠道强化供给效应等方面给予相应的建议,期望为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供给满意度的提升予以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导。

  • 周铭扬, 谢正阳, 缪律, 严鑫
    2021,40(1): 64-71. doi: 10.12163/j.ssu.20201337
    摘要 ( ) HTML ( ) PDF (582 KB) ( )

    农村体育的“贫困”客观存在,体育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具有重要战略价值,应当以体育助力精准扶贫加强对农村体育贫困领域的支持。体育作为扶贫杠杆,对于满足村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聚合与辐射作用。但农村体育治理过程中由于碎片化治理导致治理效果不明显,代替式治理导致治理内卷化现象,粗放型治理导致治理精准度欠缺,阻碍了农村体育治理现代化的推进。体育精准扶贫与农村体育治理现代化两者相互促进、互为补充。未来要坚持以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引领农村体育治理,以体制机制协同促进农村体育多元治理,以互联网科学技术激发农村体育智慧治理,以“体育+”模式推动农村体育的全面治理,以软硬兼施并进保障农村体育精准治理。

  • 王晓芳, 刘江宏
    2021,40(1): 72-78. doi: 10.12163/j.ssu.20201339
    摘要 ( ) HTML ( ) PDF (484 KB) ( )

    “体育+”精准扶贫协同机制建设对实现农村精准扶贫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国农村体育扶贫可分为体育公共设施扶贫(输血)和“体育+”产业扶贫(造血)两种模式。扶贫实践过程中存在体育扶贫精准度低、体育扶贫主体单一、体育扶贫资源缺乏整合的问题,亟需建立农村“体育+”精准扶贫协同工作机制推进体育扶贫的精准度。以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为依据,结合体育产业特点,构建以“体育+”产业项目为核心,政府主导、市场主体、社会组织全程参与的农村“体育+”精准扶贫协同工作机制;该机制通过实施“体育+”产业精准选择、扶贫对象精准识别、扶贫产业市场化纳入、社会组织全程参与、扶贫主体利益共享来实现。

  • 竞技体育
  • 刘兴, 叶帅
    2021,40(1): 79-84. doi: 10.12163/j.ssu.20201933
    摘要 ( ) HTML ( ) PDF (544 KB) ( )

    蹦床是我国竞技体育后发优势项目,男女均处于世界先进水平,但理论研究相对滞后,还没有建立和形成较为完整的项目理论体系,与训练实践水平不相称。训练方法是蹦床训练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训练实践的关键要素。中国蹦床经过20余年的发展实践,已经形成了一整套比较成熟的技术训练方法与实践体系。在实践总结、理论分析和访谈征询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地网与高网结合训练法、陆地基本姿态训练法、专项能力与技术训练结合法、多成套与专项能力训练法、多网变换训练法和男女组合训练法等6种蹦床训练方法。研究成果对于构建和完善我国蹦床项目训练理论体系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 郭正茂, 杨剑
    2021,40(1): 85-93. doi: 10.12163/j.ssu.20201700
    摘要 ( ) HTML ( ) PDF (598 KB) ( )

    目的:探讨青少年运动员公正世界信念、感知教练支持、运动环境公正与运动成绩间关系。方法:采用青少年运动员公正世界信念量表、感知运动环境公正量表、运动员感知教练员社会支持问卷,对946名青少年运动员进行测量,并获取其全年参加市级及以上级别比赛成绩。结果:1)青少年运动员公正世界信念、感知教练支持、感知运动环境公正、运动成绩彼此间显著相关;2)感知教练支持、感知运动环境公正在青少年运动员公正世界信念和运动成绩间起链式中介作用,其效应值为0.05,占总效应的13.9%。结论:青少年运动员公正世界信念能通过感知教练支持和感知运动环境公正的链式中介作用间接影响运动成绩。

  • 曹大伟, 曹连众
    2021,40(1): 94-101. doi: 10.12163/j.ssu.20201283
    摘要 ( ) HTML ( ) PDF (643 KB) ( )

    激发和调动教练员领导力有助于教练员作用的发挥,梳理和总结西方研究为中国教练员领导力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运用文献研究法和对比分析法,从教练员领导力的来源和传达路径对中西方研究进行反思与探索。研究表明:西方教练员领导力研究历经起始阶段、规范阶段和多元主体阶段,从依附教练员的特质来传达领导力,逐步发展到教练员行为成为最主要的传达路径,最终实现领导力来源以及传达路径的多样性;教练员领导力在我国的发展归为萌发期、稳步推进期、快速发展期和协调发展期,从起初借鉴母学科知识来认识体育领域领导现象,逐渐转向对西方研究的推崇以及与中国实践相结合,最终以探索符合中国特色的教练员领导力模型。研究认为:中国教练员领导问题研究应将领导理论与体育实际紧密结合,不断拓宽来源和传达路径,实现研究价值观念的转变,确保领导对象研究与领导活动相融合。

  • 体育产业
  • 钟光衡
    2021,40(1): 102-108. doi: 10.12163/j.ssu.20201535
    摘要 ( ) HTML ( ) PDF (536 KB) ( )

    自改革开放伊始,我国就非常注重运用多种工具推动改革进程,在各个领域的改革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试验手段,其中就包括立法试验。对我国体育领域的立法试验实践进行全面的回顾检视,可以发现立法试验已经成为体育领域改革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是在试验主体、事项范围、试验程序等方面也存在问题。面向未来,体育领域的立法试验仍然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在观念变革的前提下,体育立法试验的主体和事项范围均有进一步扩展的空间,既需要充分运用现有制度,也需要体育主管部门进一步激发其他主体对体育改革的热情,并与之共同努力,从而实现立体化的体育立法试验体系。

  • 邵凯, 董传升
    2021,40(1): 109-115. doi: 10.12163/j.ssu.20201476
    摘要 ( ) HTML ( ) PDF (493 KB) ( )

    2020年全面脱贫工作的完成正面临着返贫情况出现的巨大挑战,不确定性返贫现象的产生将造成脱贫攻坚后的历史性难题。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我国脱贫攻坚决胜时期的体育产业助力扶贫、返贫工作的内容与思路等迫切性问题进行讨论。研究认为:体育产业在过去5年完成了以人民利益为根本的公民个体价值提升的任务目标,形成了以激发内生动力为政策导向的根本措施、以体育产业的外源式输入为根本的造血机制、以体育产业的持续性制度供给为持续动力,并以此全面助力脱贫工作。建议:体育产业在阻止返贫的实际工作中应立足产业的助力模式进行机制创新,由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的助力速度创新,由数量扩张转向质量提升的助力方式创新,由投资驱动转向要素驱动的动力机制创新,由系统保障转向精准保障的体系创新。

  • 马江涛, 李树旺, 李京律, 宋晓红
    2021,40(1): 116-124. doi: 10.12163/j.ssu.20201650
    摘要 ( ) HTML ( ) PDF (465 KB) ( )

    通过探讨冰雪运动参与者休闲限制与变通策略的关系,分析个人、人际、结构3种限制对变通策略的影响,旨在为提高大众冰雪运动参与提供合理化路径。研究主要运用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通过回归分析发现:个人限制对变通策略有显著的负向影响,结构限制对变通策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人际限制对变通策略影响不显著。由于个人限制对变通策略的运用具有很强抑制作用,因此提高大众冰雪运动参与最重要的途径是降低个人限制。

  • 体育文化
  • 陶萍, 朱珊珊, 吴晓龙
    2021,40(1): 125-131. doi: 10.12163/j.ssu.20201919
    摘要 ( ) HTML ( ) PDF (557 KB) ( )

    武术国际传播者作为中华武术跨文化传播过程中的最核心要素,担负着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促进公共外交、塑造国家文化形象的时代重任。通过对武术国际传播者培养现状的问题分析,遵循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原则,以成人学习理论、PCK理论、扎根理论和CIPP评估模型为理论依据,建构了科学、合理的武术国际传播者培养体系,包括培养目标定位、方案规划实施、评价反馈调节三大基本元素,力图为中华武术更快、更好地走向世界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基础。

  • 洪邦辉, 胡庆山
    2021,40(1): 132-137. doi: 10.12163/j.ssu.20190073
    摘要 ( ) HTML ( ) PDF (585 KB) ( )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赖以存续的社会基础在当代全球化与强势竞技体育文化涵化下正面临着淡化、异化、同质化等严峻问题。在当代多元文化背景下,运用文献资料研究和实地考察的方法,以“从差异入手、从时间点发现、从同一系统之间的状态出发”的社会变迁思想视角,就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生境、场域变迁和文化系统前后状态之间的变化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活态存续应鉴照“多元共生”的社会特点,应打开封闭环境以葆惟新,应在沉潜中解禁狭隘的视域,需在对峙中选择性重塑;要以时间之维寻找和开发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生存空间”,从“技”上下功夫,建立起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实践体系的应对之策。

  • 刘叶郁
    2021,40(1): 138-144. doi: 10.12163/j.ssu.20201217
    摘要 ( ) HTML ( ) PDF (548 KB) ( )

    新时代体育强国建设背景下,体育文学在丰富发展体育文化、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实施体育文化创作精品工程历史进程中发挥着先锋示范作用,以文学本体和电影艺术等多样化方式丰富体育文化产品。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阐释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体育文学发展的“缺席”现状,从哲学、社会学、历史学视角论证新时代体育文学“在场”的必要性,依据结构功能理论提出新时代体育文学发展的内在逻辑。AGIL理论模型提出,体育文学作为一个系统需要适应、达标、整合、维模功能,解构体育文学现象和体育文学结构,体育文学由资源——语言符号、创造——意象形象、接受——生命意识三位一体的系统结构组成,整合资源以促进其自身发展、政策保障实现其社会价值、情感凝聚以维持和谐、受众接受实现价值观念转变等,在实践中丰富体育文学的认识、审美、教育价值,推动体育文学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