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2021年, 第40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21-03-20
      
  • 全选
    |
    专题研究:体医融合
  • 吴香芝, 王建军, 高民, 季丽萍, 李立, 郇昌店, 张继民, 侯喆, 王明伟
    2021,40(2): 1-11. doi: 10.12163/j.ssu.20201632
    摘要 ( ) HTML ( ) PDF (586 KB) ( )

    以设计体育活动和中医保健按摩相融合的大众健康促进方案为目的,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探求能量回收视角下体医融合的理论支撑;基于体育活动中产生的机械能输出以及中医按摩功法所需的能量输入这一原理,结合实验法和问卷调查法,分析机械能再次利用到中医按摩手法中的可行性。研究认为群众体育活动中产生的部分机械能可以利用为自身按摩的机械能,在实施中应该针对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设计实施方案。与此同时,需要对健康促进方案进行宣传、推广、反馈和调节,不断优化和改进,最终实现对大众健康的高效促进。

  • 董宏
    2021,40(2): 12-19. doi: 10.12163/j.ssu.20201945
    摘要 ( ) HTML ( ) PDF (724 KB) ( )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关键时刻,厘清疫情防控、体育助力、健康中国行动三者内在的逻辑机理,重点对体育在疫情防控中的功能价值进行梳理与分析,结合运动促进健康的治理效能,提出构建健康中国建设的体医融合治理方案。研究表明,体育健身价值是助力全民体质健康的必由之路,体育文化功能是促进全民健康素养提升的现实使然,体育场馆服务功能是创新方舱医院建设的应然之举,体育经济价值是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强大支撑。体育助力疫情防控的实然路径体现在:优化慢性病防治与健康促进的体医深度融合路径;健康知识普及行动纳入到社会生态模型中构建和推广;创新建成环境与健康环境的有机耦合模式;扩宽全民健身战略内涵,引领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下,迫切需要建立稳健可持续的体医融合运行机制。体医深度融合是搭建运动促进健康服务治理体系形成的有效进路。

  • 学校体育
  • 岑艺璇, 张守伟
    2021,40(2): 20-28. doi: 10.12163/j.ssu.20201979
    摘要 ( ) HTML ( ) PDF (609 KB) ( )

    立足世界背景和国际视野,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世界范围推进高质量体育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政策文本、话语和实践为考察对象,基于质量发展理论分析高质量体育教育政策表达内容,揭示其蕴含着公平的核心思想、包容的方法原则、安全的空间保障、层级化的供给标准和素养的整体发展等多重理论逻辑。通过梳理高质量体育教育政策的学习者、内容、过程、教师、环境、结果和关系等维度,阐释相应的质量发展要求,提出如下思考与启示:高质量体育教育的内涵不断拓展,质量政策立足学习者可持续发展需求,质量提升行动基于包容的政策环境营造,质量保障倚重多方利益相关者协同参与,质量监控与改进成为重要旨趣,质量发展多维立体推进成为共识。

  • 尚力沛, 程传银
    2021,40(2): 29-36. doi: 10.12163/j.ssu.20201976
    摘要 ( ) HTML ( ) PDF (455 KB) ( )

    学校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和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手段。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解析当前体育教学中德育的实践困境并围绕现存问题提出优化策略。研究认为:1)学校体育教学中德育具体指涉的是体育品德教育,体育品德教育是学校场域中道德教育的途径与手段。2)实践困境表现在体育教学德育价值和功能的泛化导致体育品德教育目标的模糊,体育教师对运动技能教学的狭隘理解限制品德教育内容的生成,体育教师教学实践智慧的缺失固化对学生实施品德教育的方式,传统技能教学过程未重视师生交往关系对学生品德塑造的价值,体育品德的内隐性使教师难以把握对学生体育品德的客观评价。提出优化策略:发展学生体育品德学科核心素养是体育教学中德育的目标,强调技能教学项目完整性与突破体育教学德育时空界限,用多种品德教育方式调适学生参与运动项目学习的体验,学生体育品德教育要关注教学过程中师生的互动与交往,提取情境中学生情意品质的表现是体育品德评价的重点。

  • 欧阳井凤, 邢金明, 岳晓波
    2021,40(2): 37-43. doi: 10.12163/j.ssu.20201823
    摘要 ( ) HTML ( ) PDF (545 KB) ( )

    “体教融合”作为“体教结合”更高级的发展演进形态,需积极汲取体教结合模式发展的经验和教训。通过改进以往人才培养和治理上的碎片化问题,在一种新生境的条件下真正地融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基于战略联盟和协同治理理论,分析体教融合新生境的多元主体构成的生成逻辑,认为应构建体教融合战略联盟并通过对体制的优化和统筹设计,使多元主体在新生境组织形态中实现协同治理,从而为解决传统体教结合体制不顺、管理体系混乱、高素质体育竞技人才缺失等诸多难题提供新的治理方法与解题思路。

  • 郭洪亮, 谢磊, 张琪, 高航, 高嵘, 许文鑫
    2021,40(2): 44-51. doi: 10.12163/j.ssu.20202034
    摘要 ( ) HTML ( ) PDF (527 KB) ( )

    基于对生成性体育教学的内涵、机理结构的解读,探讨生成性体育教学培养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可行性。研究认为,生成性体育教学是生成性思维视域下的教学形态,生成性体育教学主体结构为师生和谐共生,内容结构为生活知识和学科知识的联结融通,价值结构为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统一,评价结构为多元混合式评价。生成性体育教学与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契合性表现在学习理论的源起、共有特性、共通的教学设计理念3个方面。由此,提出生成性体育教学与体育学科核心素养融合的实施规约:教学设计突出弹性化动态开放的学程预设特色;注重具身体验;创设游戏化情境;课堂互动既要提升向度,也要增加深度和广度。

  • 郭庆, 元文学
    2021,40(2): 52-58. doi: 10.12163/j.ssu.20201935
    摘要 ( ) HTML ( ) PDF (503 KB) ( )

    以立德树人为视角,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校园足球与道德内化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校园足球具有道德内化的价值,能够通过激发道德需要、提升道德能力、提供合理的道德规范来帮助青少年实现道德内化。2)校园足球在发挥道德内化价值的过程中面临着不良社会风气盛行、道德实践平台有效性不足、校园足球教育者德育意识与能力缺失等现实困境。据此提出校园足球实现道德内化价值的可行路径:充分发挥校园足球的文化优势,创设良好的道德内化环境;开展梯度式的校园足球竞赛,把握道德认知发展的关键期;提高校园足球教育者的德育意识与能力,增强道德内化的实效性。

  • 群众体育
  • 王科飞, 王宏江
    2021,40(2): 59-66. doi: 10.12163/j.ssu.20201811
    摘要 ( ) HTML ( ) PDF (520 KB) ( )

    为完善我国体育支援治理体系,借鉴社会学、管理学、体育学理论,梳理了我国体育支援的政策。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等方法,对我国体育支援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我国体育支援在上级体育、扶贫和组织部门的指导下进行,帮扶方式以设施支援、人员驻村和志愿服务为主,经费来源主要是体彩公益金、专项资金和单位自筹,考核方式以查阅材料和实地考察为主。当前我国存在体育支援制度不够完善、支援措施不够精准、长效机制缺失等问题。今后要为体育支援的科学决策提供制度保障,构建多元协作治理的动力机制,健全治理资金和人才保障体系,拓展体育支援内容和形式,提高贫困地区内部体育治理能力,建立体育支援治理效果的多元考核评价体系,从而促进体育支援长效机制的形成。

  • 李国强, 王若楠, 徐浩然, 温阳
    2021,40(2): 67-76. doi: 10.12163/j.ssu.20201303
    摘要 ( ) HTML ( ) PDF (761 KB) ( )

    运用文献资料法、德尔菲法和数理统计法等,以2013—2018年我国举办的马拉松赛事为研究对象,基于对我国马拉松赛事发展影响因素的系统分析,以理论力学理论为指导,构建我国马拉松赛事发展动力评价指标体系和动力机制理论模型,并对动力机制理论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马拉松赛事发展动力评价指标体系,包含4个一级指标、8个二级指标、26个三级指标;2)我国马拉松赛事发展动力的测量指标、影响因素均与综合指数呈正相关关系(R>0.45);3)我国马拉松赛事发展不同年度的综合动力值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F=0.284,P>0.05);4)我国马拉松赛事发展不同影响因素和动力要素的动力值存在显著性差异(F=30.504,P<0.01)。我国马拉松赛事需要从协同发展、市场化运作、赛事创新、政策落实等视角进行不断的调整和完善,才能更好地促进我国马拉松赛事的健康与良性发展。

  • 白蕴超, 林显鹏
    2021,40(2): 77-85. doi: 10.12163/j.ssu.20201684
    摘要 ( ) HTML ( ) PDF (686 KB) ( )

    在改进计划行为理论(TPB)基础上,引入人口特征和雪上运动文化变量,构建了滑雪消费行为意向结构方程模型,以崇礼地区为例检验影响我国大众滑雪消费行为意向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行为态度、感知行为控制、雪上运动文化会对滑雪消费行为意向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主观规范会通过行为态度间接影响行为意向。行为态度在雪上运动文化与消费行为意向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因此应发挥冬奥会社会效益,加强滑雪知识普及,积极宣传雪上运动文化,降低滑雪运动门槛,促进需求侧消费升级,从而推动滑雪产业可持续发展。

  • 全海英, 李冰洋
    2021,40(2): 86-91. doi: 10.12163/j.ssu.20201931
    摘要 ( ) HTML ( ) PDF (436 KB) ( )

    通过对我国幼儿体育权利现状的分析,总结幼儿体育权利的不足之处,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为我国幼儿体育权利的落实提供切实可行的保障,让幼儿在法律的保护下健康快乐地成长。主要结论:幼儿的体育权利尚未得到全面落实,具体表现在幼儿体育受教育权、体育游戏权和体育社会保障权3个方面存在缺失,从幼儿体育政策、社区体育环境及活动空间、幼儿体育科研能力、家庭体育教育和学校体育教育等不同层面对幼儿体育权利的实现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建议:深化体育受教育权在教育理念及科研成果中的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教学内容;营造体育游戏权在幼儿家庭中的游戏活动氛围,提高家长对幼儿体育游戏的教育认识;巩固体育社会保障权在幼儿体育社会背景下的引导,完善社区幼儿活动场所的建设。

  • 张勇, 李凌
    2021,40(2): 92-102. doi: 10.12163/j.ssu.20201805
    摘要 ( ) HTML ( ) PDF (1087 KB) ( )

    主观幸福感一直以来是学术界和社会所关注的热点话题,也是人们生活质量水平的重要体现。研究旨在探析体育参与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关系,以及社会交往、身体健康状况、阶层认同和社会经济地位在其影响关系中的中介效果与调节效果。结果显示:参与体育锻炼的程度越高,获得的主观幸福感越强;社会交往和身体健康状况在参与体育锻炼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阶层认同和社会经济地位调节参与体育锻炼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关系。同时,观看体育比赛的程度越高,获得的主观幸福感越强;社会交往和身体健康状况在观看体育比赛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阶层认同和社会经济地位调节观看体育比赛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关系。研究揭示了体育参与、社会学因素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为促进全民健身和增强人们的主观幸福感提供理论支撑。

  • 竞技体育
  • 牛会康, 王新雷, 曹电康
    2021,40(2): 103-110. doi: 10.12163/j.ssu.20201822
    摘要 ( ) HTML ( ) PDF (687 KB) ( )

    借助复杂系统理论对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中职篮)运营特征、中职篮外援引用模式的演变历程、外援与中职篮的关系及其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中职篮属于社会复杂系统,多年来不同的外援引用模式设计对中职篮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中职篮应抓住我国大力促进体育产业发展的良机,将“扩大外援引用规模”模式作为改革突破口,抓好外援引用细节管理,激活NBL联赛平台,加速中国职业篮球市场开发,进而实现中职篮品牌价值的稳步提升。

  • 卢结华
    2021,40(2): 111-117. doi: 10.12163/j.ssu.20201824
    摘要 ( ) HTML ( ) PDF (432 KB) ( )

    作为体育无形资产的重要内容,运动队集体形象有着独立于运动员个人形象的商业价值,其保护诉求随着体育事业的发展而日益强烈。探寻合理方式以切实保护其合法利益是目前新兴而迫切的问题。法律性质上,我国成文法中尚未规定集体形象权等说法,集体形象并不属于权利,而是属于权利之外的其他利益。保护模式上,其利益属性决定了其保护模式为行为规制模式而非权利保护模式,即通过禁止不正当利用行为而保护运动队集体形象权益主体的合法利益。具体规则上,在目前法无明文规定且该利益保护确有必要的情况下,适用《反不正当竞争法》一般条款是已有尝试但仍待探索的做法,鉴于一般条款的原则性和抽象性,应强调这并非是一种无限制的扩张保护,而是一种严格考虑保护对象、被诉使用行为、损害后果等具体要素的有限制的适度保护。

  • 体育产业
  • 傅钢强, 刘东锋
    2021,40(2): 118-123. doi: 10.12163/j.ssu.20201969
    摘要 ( ) HTML ( ) PDF (633 KB) ( )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以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经济体制改革为逻辑主线,对体育产业发展的更迭脉络进行了有效梳理和剖析。研究认为,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经历了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酝酿储备期、改革开放后的初步发展期、世纪之交的深入探索期和十八大以后的改革创新期4个演进阶段。在曲折的发展进程中,总结出了党领导我国体育产业发展主要依靠准确把握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方位、重视党的经济建设指导思想的引领作用和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体育产业发展理念3个基本经验。通过审视当前面临的国内外复杂形势,提出我国未来体育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要主动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部署、进一步发挥市场主导作用和有效增强科技创新的转换动能。

  • 姚松伯, 刘兵
    2021,40(2): 124-132. doi: 10.12163/j.ssu.20202120
    摘要 ( ) HTML ( ) PDF (507 KB) ( )

    为进一步丰富体育品牌电子口碑的研究内容,促进体育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在借鉴相关业态电子口碑研究的基础上,采用文献资料、逻辑推理等研究方法分析体育品牌电子口碑生成的内在逻辑与演进趋势,归纳体育品牌电子口碑的传播动机、口碑信息、情绪价值、关系质量、信息行为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揭示体育品牌电子口碑的研究不足,指出体育品牌电子口碑研究方向:进一步围绕赛事形象、体育消费、虚拟社群、信息平台等方面深入探索。

  • 体育文化
  • 陈永辉, 雷军蓉
    2021,40(2): 133-138. doi: 10.12163/j.ssu.20202044
    摘要 ( ) HTML ( ) PDF (459 KB) ( )

    国家精神形象是国家形象的重要部分,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国家精神形象构筑主要体现在民族精神和国民性构建上。传统武术作为中华民族文化载体,其具有的尚武精神文化符号、身体运动文化符号为筑牢我国和平自强民族精神和塑造国民修身健体之美提供了丰富的养分。传统武术服务新时代我国国家精神形象构筑要抓住这些着力点,加强实践建设:一方面要强化传统武术实战运动的创新性开展,加强传统武术的功法性能激活建设和传统武术的技击对抗建设,助推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华尚武精神形成;另一方面要以传统武术校园化教育为手段,加强尚武伦理教育,助推具有民族特色的国民人格形成。

  • 张智
    2021,40(2): 139-144. doi: 10.12163/j.ssu.20201043
    摘要 ( ) HTML ( ) PDF (468 KB) ( )

    东盟区域龙狮运动发展的伦理规范建构是其困境和问题的使然,是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东盟社会文化共同体的建设等环境与机遇的必然,更是龙狮运动项目特质和社会价值功能发挥的内生应然,其发展需乘势借力“一带一路”倡议中共生包容、文化认同、互利共赢的重要文化动力,建构一种相互尊重、平等合作、共同发展、百花齐放、共享共赢的伦理规范来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在伦理规范建构的内容中,根据东盟区域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环境,考虑文化认同的影响因素和实际情况,形成系统可行的伦理规范,包括理顺关系和正本清源、共同维护和尊师重道、求同存异和多元创新、规范发展和礼法合治、完善制度和和合共生、科学规划和共享共赢等内容,以此推动东盟龙狮运动的规范、良性发展,促进龙狮运动的国际化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