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2022年, 第41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22-01-20
      
  • 全选
    |
    专题研究:冰雪与冬奥
  • 刘征
    2022,41(1): 1-9. doi: 10.12163/j.ssu.20212352
    摘要 ( ) HTML ( ) PDF (636 KB) ( )

    一直以来,体育院校为实现《奥运争光计划》的战略目标发挥着重要作用。新时代,在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使命中,体育院校如何更加精准定位、提高《奥运争光计划》的贡献度,需要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寻找依据和启示。本文采用文献分析法、历史分析法对我国体育院校培养奥运冠军的模式进行了回溯,全面深刻地剖析了沈阳体育学院近40年在冬季、夏季奥运会自主培养一批奥运冠军的典型案例,分析了奥运冠军自主培养模式,揭示了自主办学机制、开放办学机制、体教融合机制、多元协同机制的重要作用。在深度分析新时代对体育院校竞技体育人才自主培养需求的基础上,提出了全面延伸体教融合人才培养链、充分发挥多元共治共享效能、打造精准化自主培养体系和推进科技化培养的基本思路。

  • 周铭扬, 王先亮
    2022,41(1): 10-17. doi: 10.12163/j.ssu.20211315
    摘要 ( ) HTML ( ) PDF (538 KB) ( )

    冰雪公共体育服务治理现代化是冰雪运动强国建设的必由之路。研究发现,我国冰雪公共体育服务治理历经萌芽初探、停滞不前、治理发端、治理发展和治理深化5个阶段。治理体现出了以人民为中心、强调整体与协同、注重提升效能的本质特征,其内在逻辑应从目标、动因、行为3个方面深入探讨。建议:以新发展格局引领冰雪公共体育服务制度创新;激发市场活力,约束企业参与治理的行为规范;明确体育社会组织基本责任,提升其治理能力;扩大体育消费,培育冰雪公共体育服务治理动能,从而加速治理现代化进程,提供让人民满意的冰雪公共体育服务。

  • 邰峰, 王小凡, 梁鑫, 尹博文, 李博文
    2022,41(1): 18-24. doi: 10.12163/j.ssu.20210907
    摘要 ( ) HTML ( ) PDF (468 KB) ( )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和案例分析法等,探究培养国际冬季体育组织人才的必要性,总结当前人才培养困境,对标国际组织人才的基本素养与能力,提出培养路径。研究认为:借助北京2022年冬奥会举办契机,加强与国际体育组织间的互动,培养与输送国际冬季体育组织人才,不仅能为全球体育治理贡献中国力量,还能加快“人才强国”“体育强国”建设,对提升我国国际体育影响力与话语权、树立良好大国形象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国际冬季体育组织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乏明确的人才培养规划,人才选拔视野不够开阔,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相对薄弱,学科与师资建设相对滞后,促进机制与保障制度不健全。建议:建设研究智库,做好人才培养中长期规划;拓宽选拔视野,实现人才培养多元化;对标国际组织人才基本素养,打造订单式培养模式;构建人才培养的学科体系,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汇集多方力量,健全人才培养保障体系。

  • 李安娜
    2022,41(1): 25-32. doi: 10.12163/j.ssu.20211243
    摘要 ( ) HTML ( ) PDF (527 KB) ( )

    冰雪产业链现代化是北京2022年冬奥会背景下我国冰雪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结合产业链现代化相关理论,阐释冰雪产业链现代化的概念,剖析我国冰雪产业链现代化的基础条件、机遇与现实挑战。提出我国冰雪产业链的现代化推进路径:夯实冰雪产业基础能力,补齐冰雪产业链短板;打造“互联网+冰雪产业链”平台,优化产业链运行模式;坚持独立自主和开放合作,提升全球冰雪产业链控制力;建立制度化的引导、监督和协调机制,强化冰雪产业链治理能力。

  • 王帅星, 徐茂卫
    2022,41(1): 33-42. doi: 10.12163/j.ssu.20211236
    摘要 ( ) HTML ( ) PDF (605 KB) ( )

    为提升居民冰雪运动意愿,促进我国冰雪运动高质量发展,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基于享乐动机系统接受模型,对我国居民的冰雪运动意愿和体验展开研究。结果表明:感知易用性对好奇心、快乐、控制和感知有用性产生影响;好奇心、快乐和感知有用性对运动意愿产生影响;好奇心、快乐和控制对沉浸产生影响。研究认为享乐动机系统接受模型在我国冰雪运动研究领域中有良好的适应性,也进一步突出了内部动机对冰雪运动意愿和体验产生的重要影响。因此应激发居民参与冰雪运动的内部动机,树立冰雪运动意识、提高冰雪运动技能、增强冰雪运动体验。

  • 学校体育
  • 辛哲, 吕晓东, 赵畅, 杨扬
    2022,41(1): 43-49. doi: 10.12163/j.ssu.20211371
    摘要 ( ) HTML ( ) PDF (507 KB) ( )

    中华体育精神是中华民族在长期体育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历史性、民族特征和家国情怀的价值追求。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研究中华体育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并指导实践,从中华体育精神的内涵和特征出发,厘析中华体育精神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内在联系,洞见中华体育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依据当前中华体育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困境,提出通过探索中华体育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健全中华体育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和创新中华体育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充分发挥中华体育精神育人价值,创新体育文化表达,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 薛鹏飞, 连小刚
    2022,41(1): 50-57. doi: 10.12163/j.ssu.20211665
    摘要 ( ) HTML ( ) PDF (657 KB) ( )

    完善学校体育伤害事故法律规制体系对于依法处理学校体育伤害事故具有重要意义。采用文献资料法、案例分析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系统梳理学校体育伤害事故法律规制体系,检视现有体系存在的问题,继而提出完善策略。研究认为,我国已经形成了以《宪法》为纲领、以《民法典·侵权责任编》为基本骨架、以《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为补充的学校体育伤害事故法律规制体系。该体系在立法理念、体系建设、实践执行中存在一定局限,制约了实施效果。由此提出完善策略:依法完善学校体育伤害事故损失分担机制,在《体育法》中增设学校体育伤害事故专项条款,将学校体育保险纳入立法等。

  • 马叶丹, 徐亮, 付全
    2022,41(1): 58-66. doi: 10.12163/j.ssu.20201709
    摘要 ( ) HTML ( ) PDF (484 KB) ( )

    采用前后测准实验设计,进行16周的足球训练干预,使用长处和困难问卷(教师版)以及执行功能任务测量实验前后儿童心理健康水平的变化,探究校园足球训练对儿童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结果发现:1)实验组与控制组的儿童在同伴交往问题、困难行为总分、亲社会行为得分方面有显著性差异;2)实验组与控制组的儿童在执行功能方面Go/No-Go任务的正确率、1-back和2-back任务的反应时、More-odd shifting任务的正确率方面有显著性差异;3)实验组自身在干预前后其结果有显著性差异:实验组儿童在同伴交往问题、困难行为总分、亲社会行为得分以及Go/No-Go任务的正确率、1-back任务的反应时、More-odd shifting任务的正确率以及身体素质得分上有显著性差异。认为参与校园足球训练可以对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产生显著的促进与提升:1)校园足球训练可以有效提高儿童执行功能水平;2)校园足球训练可以降低儿童在同伴交往及困难行为方面的问题;3)校园足球训练可以有效促进儿童的亲社会行为。

  • 樊梅, 张晓林
    2022,41(1): 67-75. doi: 10.12163/j.ssu.20210619
    摘要 ( ) HTML ( ) PDF (548 KB) ( )

    课程思政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达成人才培养目标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体育作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环节,对贯彻落实课程思政至关重要。毛泽东在百年前发表的《体育之研究》一文为体育课程思政提供了经典范例,从体育概念认知、育人地位、科学功效、锻炼方法与原则等方面阐释了体育的教育内涵;其价值意蕴在于具有推动体育强国建设、导航学校教育理念、确立群众体育思想、提倡终身体育意识的指导价值。提出开展体育课程思政的实践策略:立德树人,强调课程思政的价值引领;寓德于体,提升体育品德的教育效益;健体育魂,实施项群化课程精准思政;为人师表,提高教师引领的专业能力;激发内驱力,增强学生参与的自觉意识。

  • 群众体育
  • 宋铁男, 黄洁
    2022,41(1): 76-82. doi: 10.12163/j.ssu.20211250
    摘要 ( ) HTML ( ) PDF (934 KB) ( )

    近年来强调以满意度等软性指标的受众主观评价模式来解决公共服务绩效评估中存在的资源浪费、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等顽疾,已经成为业界和学界的共识。基于此,本研究从受众满意度视角出发,以“使用后评价”为理论切入点,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观察法构建城市体育公园使用后受众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沈阳奥林匹克公园为空间样本进行评价应用,在此基础上划分满意度评价结果区域,提出城市体育公园改造原则与顺序。研究结论:1)评价指标体系包括整体环境品质、自然景观环境、运动休闲设施、配套服务设施4项基本要素和31项评价指标;2)评价结果区域包括继续保持区、一般改进区和重点改进区3个分区;3)改造原则与顺序:根据预算和条件,按照梯度改造原则,优先改造重点改进区指标,适度发展一般改进区指标,维持继续保持区指标。

  • 李冬梅
    2022,41(1): 83-89. doi: 10.12163/j.ssu.20211381
    摘要 ( ) HTML ( ) PDF (445 KB) ( )

    大众健身公共体育空间是保障全民健身活动开展的必要条件。本文采用文献资料调研、逻辑推理与个案梳理等方法,运用空间经济学的有效供给理论对我国大众健身公共体育空间供给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我国大众健身公共体育空间存在着设计理念不够完善、结构布局不够合理、场所文化不够凸显、存量空间不够优化、资源配置不够均衡5大问题。这些问题归纳起来关涉建设理念、发展方式和制度效率。研究指出,从根本上突破这些障碍应秉持“以人为本”理念,转变发展方式,创新体制机制,从整体上提升我国大众健身公共体育空间的供给效率和品质,为全民健身高质量发展服务。

  • 竞技体育
  • 卢兴, 董传升
    2022,41(1): 90-98. doi: 10.12163/j.ssu.20210899
    摘要 ( ) HTML ( ) PDF (651 KB) ( )

    作为从宏观场景到微观心理的互动交流通道,奥运舆论动员可以将赛事议题所蕴含的价值转变成公众的价值观和集体行为,所以掌控奥运舆论动员的核心要素与共变逻辑对于形成民族情感共鸣和价值共识具有重要意义。奥运舆论动员研究选取1984—2016年所有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时期《人民日报》相关报道,辅助选取《中国青年报》《体坛周报》及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体育人间》等视频资料,确立奥运舆论动员议题,采用定性比较分析法,划分奥运舆论动员的发展阶段,讨论奥运舆论动员的过程和特征,建构7种不同的奥运舆论动员路径。从宏观、中观、微观视角阐释奥运舆论动员的外在驱动机制,从个体记忆到集体共识记忆构建内在机制;并从文化、技术、行动3个赋能维度提出了奥运集体记忆生成与价值建构的基本策略,从而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提升舆论动员效应提供理论模型。

  • 董金鑫
    2022,41(1): 99-105. doi: 10.12163/j.ssu.20211164
    摘要 ( ) HTML ( ) PDF (553 KB) ( )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案例分析法对目前国际体育仲裁中职业球员工作合同的约定解除问题进行分析,旨在为我国职业球员工作合同中约定解除争议的解决提供帮助。研究表明职业球员工作合同的约定解除存在特殊性,因此存在允许当事人预先设置合同解除条件的可能。根据相关的国际体育仲裁实践,只要没有造成合同条件的严重失衡,能够实现当事人之间的公平合理,此类条款的效力在个案审理当中就会得到认可。此种法律适用理念上的差异极易与我国劳动立法规定的法定解除情形发生法律适用层面上的冲突,故有必要正视以《国际足联球员身份和转会规则》为代表的足球行业规则背后的特别需要,从实体法和程序法两方面应对我国职业球员工作合同中的约定解除争议。

  • 体育产业
  • 李增光, 沈克印
    2022,41(1): 106-114. doi: 10.12163/j.ssu.20210372
    摘要 ( ) HTML ( ) PDF (711 KB) ( )

    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党中央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基于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作出的战略决策,为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方向性的引领。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等方法,基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研究视角,探究体育用品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动力机制与推进路径。研究认为: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经历了以外循环兴起、外循环主导、零售转型、内循环为主体的4个发展阶段。新发展格局下,体育用品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动力包括需求侧消费规模扩大与消费结构升级、供给侧生产要素供给与全要素生产率、体育产业政策动力,各动力间相互作用影响构成转型升级动力机制系统,推动体育用品国内大循环供需两端动态平衡,助力国内国际循环形成相互促进的良性发展局面。推进路径:构建需求体系,发挥体育消费需求拉动力;提高供给能力,利用好产业供给驱动力;完善产业政策,强化体育产业政策推动力。

  • 陈玉萍, 刘嘉毅, 郭修金
    2022,41(1): 115-121. doi: 10.12163/j.ssu.20202048
    摘要 ( ) HTML ( ) PDF (991 KB) ( )

    以上海国际马拉松为例,运用文献资料法、个案研究法、观察法等方法,研究马拉松赛事导向下的城市意象构建。基于对马拉松赛事与城市意象互动关系的文献梳理,从马拉松赛事线路规划、传播媒介报道、权力关系介入等视角,探寻马拉松赛事嵌入城市意象构建的机理,提出马拉松赛事构建城市意象的有效途径。建议建立健全马拉松赛事负面事件预警与应急机制,以化解马拉松赛事导向下的美好城市意象构建风险。

  • 体育文化
  • 王智慧
    2022,41(1): 122-130. doi: 10.12163/j.ssu.20211441
    摘要 ( ) HTML ( ) PDF (616 KB) ( )

    个体运动行为叙事的本体论考察在体育学研究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在现代文化语境中“个体经验问题化”构成了个体运动行为志研究的核心。从范式与内涵、叙事文本与书写以及镜像与本质3个角度阐释个体运动行为志研究范式的生成与书写。1)从范式与内涵上来看,个体运动行为志是对研究者“在场”的强调,是我看“我”的内在自省,也是他看“我”本体经验系统叙事,作为本体认知转向的个体运动行为志试图在“他群”与“自我”之间建立关联;2)从叙事文本建构和书写上来看,个体运动行为志文本呈现的关键是突出作者的“主体性”,“个体经验问题化”及其反思是个体运动行为志文本书写和理论呈现的核心,个体运动行为志是发展体育学想象力的重要线索和实践空间;3)从镜像与问题的本质上来看,个体的“心灵考古”与“行为反思”有助于接近问题的本质,“我”成为研究对象是基于“我”对运动参与的具身体验,公共性、建构性与纪律性是“将自己作为方法”的前提。

  • 赵钟泉
    2022,41(1): 131-137. doi: 10.12163/j.ssu.20211471
    摘要 ( ) HTML ( ) PDF (1489 KB) ( )

    体育艺术学的出现是国家美育与体育相融合的重要体现,但对体育艺术学的认识和研究仍相对滞后。为了探索我国体育艺术学的研究热点,本文以中国知网中涉及“体育艺术”的期刊文献为资料来源,采用词频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描述当前体育艺术学的研究热点,并对其进行分析与解读。研究认为:从1981年至2021年,体育艺术学研究可以分为缓慢发展期、快速增长期和相对稳定期;研究热点主要聚焦于“体育、艺术2+1项目”、艺术教育、学校体育等。基于此,本文认为:体育艺术学研究具有明确“双减”政策下学校教育的新思路和厘清“新文科”背景下高校学科的新定位两方面的时代使命。

  • 李凤梅
    2022,41(1): 138-144. doi: 10.12163/j.ssu.20211405
    摘要 ( ) HTML ( ) PDF (500 KB) ( )

    贺龙是新中国体育事业的主要开拓者和奠基人。贺龙体育思想形成于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检验、总结并得以发展和提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实践品格。幼时生活的环境熏陶、多年从军的革命生涯和主管体育后的基本国情,共同影响着贺龙体育思想及实践。贺龙认为体育工作应以人民性和政治性为根本宗旨;要从实际出发,深入基层调研;应注重运动员全面发展,提高体育科学化水平。主政国家体委后,贺龙灵活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导新中国体育事业,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体育思想和竞技体育发展模式,在引导民众树立科学的体育观、培养全面发展的运动员以及建立常态化和制度化的体育工作联席制度等方面,为新时代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积累了可资借鉴的重要经验。贺龙体育思想及实践是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事业基本理论及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