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2022年, 第41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22-07-20
      
  • 全选
    |
    专题研究:冰雪产业
  • 高寰宇, 曹连众, 高圆媛
    2022,41(4): 1-7. doi: 10.12163/j.ssu.20220080
    摘要 ( ) HTML ( ) PDF (535 KB) ( )

    随着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我国冰雪产业发展迎来新契机,产业规模与质量迅速提升,冰雪消费市场也在蓬勃发展,但对照高质量发展要求,还存在冰雪装备、设备制造水平低,关键环节缺乏战略规划,产业集群建设缓慢,渠道模式滞后等诸多问题。本研究以产业链为切入点,采用文献资料和实地调查等研究方法,在深入分析冰雪产业链结构特征基础上,将冰雪产业链内容要素归纳为基于纵向一体化的产品要素、基于横向一体化的产业融合要素、基于产业核心的场馆服务要素、基于消费市场的消费群体要素以及基于外部环境的政策要素。从冰雪产业链五要素入手,系统地分析我国冰雪产业链发展面临的现实困境,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发挥政府引领作用、立足创新创造、促进链位主体合作、制定战略规划、优化运营模式等优化路径,为我国冰雪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现实参考与理论依据。

  • 孙大海, 阚军常, 赵果巍
    2022,41(4): 8-13. doi: 10.12163/j.ssu.20220235
    摘要 ( ) HTML ( ) PDF (582 KB) ( )

    基于后冬奥时代冰雪产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探讨冰雪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与维度;结合冰雪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创新驱动导向,提出后冬奥时代冰雪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多维治理路径。研究发现:后冬奥时代冰雪产业高质量发展存在冰雪产业核心羽翼未丰且质量不高、区域发展不均且动力不足、市场竞争不强且规范不健全等突出问题,确定了冰雪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为遵循新发展理念,以价值创造为核心,推动其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具体表现在冰雪产品服务供给高质量、市场主体高质量、市场环境高质量和治理体系高质量4个维度。研究认为:应以科技创新引领冰雪产品供给,场景创新提升冰雪市场化水平,协同创新推进冰雪产业深化合作,制度创新优化冰雪产业顶层设计。通过企业内部治理、区域平衡治理、市场规范治理、社会价值治理、财政效能治理和政府规制治理6个维度保障冰雪产业高质量发展。

  • 李岫儒, 柴娇
    2022,41(4): 14-21. doi: 10.12163/j.ssu.20220279
    摘要 ( ) HTML ( ) PDF (874 KB) ( )

    北京冬奥会顺利落下帷幕,大力发展冰雪产业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其中冰雪服务质量提升至关重要。本文以演化博弈模型为基础,通过模拟仿真分析政府不同补贴激励策略对冰雪服务质量提升的影响。研究表明:1)产业补贴和消费补贴可以有效影响冰雪企业和冰雪运动消费者在冰雪服务过程中的参与度。低层次的产业补贴抑制冰雪服务质量的提升,中、高层次的产业补贴促进冰雪服务质量的提升,且产业补贴力度与冰雪服务质量提升的强度同向变动。2)低层次的消费补贴抑制冰雪服务质量的提升,中、高层次的消费补贴在前期短暂地抑制冰雪服务质量提升,但对消费者的刺激作用显著,最终对冰雪服务质量提升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3)低、中层次的骗补惩罚抑制冰雪服务质量的提升,高层次的骗补惩罚对冰雪服务质量提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基于以上结论,总结三方演化博弈的最优策略,并提出设定中等产业和消费补贴、提升骗补惩罚力度等发展策略。

  • 学校体育
  • 尹志华, 孙铭珠, 孟涵, 田恒行, 郭振, 刘波
    2022,41(4): 22-28. doi: 10.12163/j.ssu.20212342
    摘要 ( ) HTML ( ) PDF (608 KB) ( )

    基础教育已从知识本位转向核心素养,核心素养导向的体育课程改革已成为发展方向。研究表明,新时代推进核心素养导向体育课程改革的缘由包括: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国际体育课程改革成为主流趋势,党和国家有关课程改革新精神指明了人才培养新取向,传统体育课程面临的育人困境需予以化解。基于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推动体育课程改革需求机理包括:建构体育课程育人专业话语的需求,破解体育学科课程被等级化的需求,促进体育与其他课程实现跨学科整合的需求,提供更具教育性体育课程评价的需求,推动体育课程领域专业对话的需求。未来应以核心素养为纲形成上下贯通的课程目标体系,以目标为先导遴选结构化与统整性的体育课程内容,以“学科大概念”为支点推进体育课程实施,以学业质量为标尺评价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达成度。

  • 丁力, 胡小清
    2022,41(4): 29-35. doi: 10.12163/j.ssu.20212156
    摘要 ( ) HTML ( ) PDF (1065 KB) ( )

    学生体育素养评价体系是学校体育改革领域的重大理论创新。就其内在指向而言,基本命题是如何将理论模型转化为可应用的现实成果。本文主要通过案例分析等方法揭示:在上海市学生体育素养评价体系从理论变为现实过程中,信息技术通过功能架构、融合先进技术解决难点问题等,成为完成转化的重要动力。在制度变迁理论视域下,上海市实际应用案例的启示意义是:对学生体育素养评价体系而言,信息技术不仅具有工具应用价值,更有内化为制度变迁动力的深层价值。学校体育评价制度构建、学校体育改革深化,应更加深刻地把握信息技术作用,更好回应将学生体育素养评价体系纳入重大考试的理论和实践关切。

  • 董明源, 张大超, 李敏
    2022,41(4): 36-42. doi: 10.12163/j.ssu.20210771
    摘要 ( ) HTML ( ) PDF (443 KB) ( )

    高校体育行动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建设,对高校体育改革和完善大学生体育治理体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采用文献法和逻辑分析法,对发达国家高校相关体育行动方案的价值观念、目标使命、资金来源、合作伙伴和组织实施等方面的建设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发达国家注重体现平等包容和尊重公平等价值观念,同时重视培养学生领导力;2)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体育参与度和增强学生与社会的相互联系,促进他们的社会融合;3)内部具有分工明确、运转协调的组织结构;4)重视整合不同类型体育行动方案,通过多种形式和多种社会交互活动促进学生体育参与;5)资金来源途径较为多样化,合作伙伴趋于多元化。对我国的启示:1)充分彰显“整体参与”的价值观念,最终达到促进学生社会融合的目标使命;2)构建学校和社会组织之间清晰的共同组织管理网络,明确职能划分,形成互利共赢长效机制;3)实现多种类型行动方案交互融合实施的新局面,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多元目标的实现;4)设计具有自主造血能力的行动方案,充分调动社会资源助推行动方案实现;5)加强实施主体之间的协作和联动发展,构建多元主体参与联动治理机制。

  • 乔玉成
    2022,41(4): 43-49. doi: 10.12163/j.ssu.20211770
    摘要 ( ) HTML ( ) PDF (468 KB) ( )

    体育锻炼时间不达标是影响我国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持续下滑的重要因素,原因之一是许多人认为参加体育锻炼占用学习时间、拖分数的“后腿”。然而大量的调查研究和随机对照试验研究表明,参加体育锻炼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业成绩,至少花在体育锻炼上的时间不会对学业成绩造成负面影响。但目前仍有不少人对这个结论产生怀疑,需要将视野扩展到神经科学领域予以阐明。现代神经科学研究表明,体育运动能对脑形态结构和功能、大脑表观遗传学调控、神经营养因子释放和表达、大脑皮层活动模式、认知功能以及学习相关心理因素产生有益影响,进而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业表现。研究结论可为“体育能够提升学业成绩”命题的合理性提供有效解释框架,对破解青少年学生“要健康,还是要分数”的两难选择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 王莹, 戴俊, 问绍飞
    2022,41(4): 50-56. doi: 10.12163/j.ssu.20211668
    摘要 ( ) HTML ( ) PDF (537 KB) ( )

    新时代以公共政策推进为导向的政策法律化探索和试验有效保障了青少年体育治理的持续改善。在深化体教融合的背景下,聚焦当前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政策法律化的价值意蕴,审视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政策和有关法律的现实困境,进而提出政策立法的可行进路。研究认为,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政策法律化的价值意蕴主要体现在政策法律化是实施依法治体持续发展的时代诉求,政策法律化是保障行为主体权利和义务的客观要求,政策法律化是引导大健康治理现代化的价值追求,政策法律化是推动学校体育立法改革的必然选择。现实困境主要有政策与法律协同治理机制不畅,政策执行偏离政策愿景。因此,有必要从健全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政策立法的顶层设计,形成体质健康政策法律化的立法先行共识,明确政策制定主体的权力配置,改善政策法律化实施的外部法治环境4个方面进行路径优化。

  • 魏铭, 牛雪松, 吴昊
    2022,41(4): 57-63. doi: 10.12163/j.ssu.20212072
    摘要 ( ) HTML ( ) PDF (555 KB) ( )

    深化体医融合促进青少年体态健康发展是新时代背景下推进和落实“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举措,具有时代性、现实性和针对性。研究认为:我国青少年体态异常防治面临行政管理体制失范、青少年体育生态环境恶劣、体态健康科研基础薄弱、主体体态健康素养缺失等现实困境。据此以体制、环境、过程、主体四要素为基础,构建“四维一体”青少年体态异常风险防控和管理体系,并基于四要素明确现实路径:体制方面,严抓政策落实,加强体育宣传;过程方面,完善筛查矫正体系,促进健康关口前移;环境方面,改善青少年体育生态环境,推进学校体育科学化发展;主体方面,体态健康防患于未然,专业人才培养刻不容缓。

  • 群众体育
  • 李在军, 李正鑫
    2022,41(4): 64-70. doi: 10.12163/j.ssu.20211945
    摘要 ( ) HTML ( ) PDF (548 KB) ( )

    本文对智慧体育特征、发展困境与推进路径进行研究,为推进新时代智慧体育建设及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理论参考。研究认为,智慧体育是先进技术与体育融合的产物,是集体育信息收集、分析、处理、智能决策及响应需求于一体的智慧化运行系统。与传统体育相比,智慧体育具备感知测量、整合分配、契合需求、激励创新等特征;在促进学生体育参与、满足群众个性化需求、保障运动员竞赛以及扩充体育产业产值等方面有积极影响。目前我国智慧体育发展处于起步阶段,面临人才缺失、落实不到位、体制不健全等困境。为此,我国智慧体育在建设过程中需要多管齐下、形成合力:1)加强政策牵引、人才培养、聚焦需求,把握智慧体育发展方向;2)保障基础设施、技术创新、群众参与,推动智慧体育平稳落实;3)明确治理目标、治理规则、治理评价,保障智慧体育持续发展。

  • 冯振伟, 田丰, 陈召, 石立江
    2022,41(4): 71-77. doi: 10.12163/j.ssu.20220243
    摘要 ( ) HTML ( ) PDF (482 KB) ( )

    全民健身智慧化是多域设施条件联动、多元供需主体协同、多类健身服务整合、线下与线上时空融合的智慧化系统工程。基于全民健身智慧化的内涵解析与基础条件构成,探索全民健身智慧化的条件诉求;通过对其阻滞因素的分析,提出全民健身智慧化的优化路径。研究认为,全民健身的基础设施建设、应用系统对接与数据资源整合是其智慧化发展的条件诉求。全民健身供需两端存在共情落差、信息沟通存在数字鸿沟、多主体间存在协同隔阂是其智慧化发展的阻滞因素。基于此,提出优化路径:利用数字化以填补全民健身供需两端间的差距,借助智能化以弥补信息沟通中存在的数字鸿沟,构建一体化健身服务平台以强化整体协同效能。

  • 成会君, 孙晋海, 徐阳, 刘瑞江
    2022,41(4): 78-83. doi: 10.12163/j.ssu.20220245
    摘要 ( ) HTML ( ) PDF (455 KB) ( )

    全民健身治理现代化是促进全民健身事业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在解读数据赋能全民健身治理现代化的基本内涵与可行性基础上,探讨其实践成效、困境及创新路径,并得出结论:当前基于数据赋能的全民健身多元共治格局初步形成、治理内容更加精细化、治理手段实现转型升级,但是也存在多元共治格局有待优化、数据问题有待治理、数据赋能非均衡有待关注等实践困境。未来数据赋能全民健身治理现代化需要在治理理念、多元共治格局、数据生态、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制度体系等方面实现创新发展。

  • 陈元欣, 童天瑞
    2022,41(4): 84-90. doi: 10.12163/j.ssu.20211344
    摘要 ( ) HTML ( ) PDF (532 KB) ( )

    政策试点是我国政策实践过程中所独有的一种特色机制,以政策试点稳步推进政策创新扩散是理解我国政策实践过程的重要研究视角。立足于“试点城市-非试点城市-中央政府”的视角,选取第一、二批共41个社会足球场地建设试点城市作为案例库,运用定性比较分析法(QCA)识别影响政策创新扩散的条件变量及其路径组合,研究得出政策试点推动政策创新扩散的内在逻辑:场地建设与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关联度较低;评价试点建设效果可有效提升创新关注度;邻近效应有助于激发场地建设的竞争态势;试点方案应紧跟中央政策要求并不断创新。在此基础上,从试点选点、方案制定、结果评估、试点推广4个方面阐述政策试点推动政策创新扩散的实践启示。

  • 王桂红, 冯欣欣
    2022,41(4): 91-96. doi: 10.12163/j.ssu.20212364
    摘要 ( ) HTML ( ) PDF (563 KB) ( )

    为探讨政社关系在当下体育社会组织治理中的重要性,本研究梳理了我国体育社会组织治理中政社关系的变迁历程,对现存问题进行审视,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改革路向。研究认为政社关系的变迁历程经历了举国性“同构依附”、分化性“差异依附”、依附与独立并存、依附与合作的新趋势4个阶段,并对现阶段的“依附与合作”关系从“国家—省级—市级”3个层级进行深入分析,指出目前存在的金牌目标牵制、制度政策滞后影响政社关系和管理体制固化制约政社关系等问题,提出转变“全能政府”观念,理顺多重关系、营造体育社会组织发展的环境,完善政策、破除体育管理体制障碍等改革路向。

  • 竞技体育
  • 蒋卓芮, 陈嘉成, 李雅南, 陆颖之, 周成林
    2022,41(4): 97-103. doi: 10.12163/j.ssu.20220074
    摘要 ( ) HTML ( ) PDF (796 KB) ( )

    目的:主要通过观测脑电(EEG:electroencephalographic)低频Alpha频段(8~10 Hz)、高频Alpha 频段(10~12 Hz)和Theta频段(3~8 Hz)能量值的变化,探究高水平雪上技巧项目运动员完成自主动作控制时大脑皮层的激活特征及其与绩效表现的关系。方法:选取单板大跳台和坡面障碍技巧国家队运动员13名,分别完成双脚睁眼站立、左脚睁眼站立、右脚睁眼站立3种平衡控制任务,同步记录EEG,分析3种平衡控制任务的绩效与大脑活动的关系。结果:相比左脚和右脚睁眼站立,双脚站姿时,运动员平衡控制表现最好,所需认知资源最少;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运动员身体重心(COP:Center of Pressure)动摇总轨迹长与Theta、低频Alpha、高频Alpha能量值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单板大跳台和坡面障碍技巧运动员平衡控制表现越好,大脑投入的注意资源越少,认知负荷越小,加工更加自动化,资源分配方式更加节省。

  • 孙祯锋
    2022,41(4): 104-110. doi: 10.12163/j.ssu.20211135
    摘要 ( ) HTML ( ) PDF (467 KB) ( )

    以物联网技术为基础的可穿戴设备普遍而迅速地介入到职业体育运动之中,其对运动员个人数据的大规模处理已经触发运动员的数据隐私危机,能够兼顾数据利用和隐私安全的法律保护模式亟待研究。通过比较分析发现,既有的个人数据隐私保护的赋权模式和定责模式存在诸多局限,而场景化模式针对不同场景中的数据隐私风险设置相应的隐私保护举措可以最大限度地契合运动员的合理隐私期待,进而实现对运动员个人数据权利的切实保障。这一进路也符合运动员作为体育从业者和技术应用对象的弱势方的现实境况。研究建议:充分考虑运动员可穿戴设备中个人数据的特殊性,结合不同场景和不同数据类型设计整全式的隐私保护模式。

  • 体育产业
  • 邵桂华, 王晨曦
    2022,41(4): 111-117. doi: 10.12163/j.ssu.20220155
    摘要 ( ) HTML ( ) PDF (487 KB) ( )

    体育产业链现代化发展对实现体育产业国内大循环和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剖析新发展格局下体育产业链现代化发展的问题论域,分析体育产业链现代化发展的终端需求动力、要素供给动力、产业协同动力和市场竞争动力。提出实践路径:提供一体化的体育服务与产品,发挥公共体育服务的替代和挤入效应,发挥产业链劳动力要素的作用;构建合理的要素配置机制,提高要素利用效率,强化政策保障;打造区域体育产业链协同合作示范区,塑造协同共生的产业空间体系与创新体系,搭建体育产业协同治理平台;突破区域布局约束,优化体育产业链利润分配与风险共担机制,建立监督激励机制。

  • 薛未, 曹可强
    2022,41(4): 118-124. doi: 10.12163/j.ssu.20220361
    摘要 ( ) HTML ( ) PDF (493 KB) ( )

    基于2015—2020年56家沪深A股及新三板体育企业,实证分析融资方式异质性与我国体育企业创新投入的关系。研究发现:内源融资对体育企业创新投入具有正向支持作用,债务融资对体育企业创新投入具有反向抑制作用,股权融资对体育企业创新投入的作用不显著。优化路径:构建企业内部投入模式,发挥政府补助作用;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创新抵押担保手段;完善体育资本市场功能,营造创新发展环境。本研究为剖析我国体育企业创新影响因素提供新的视角,对构建适用于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体育金融体系提供参考。

  • 许坚, 周勇
    2022,41(4): 125-130. doi: 10.12163/j.ssu.20220336
    摘要 ( ) HTML ( ) PDF (631 KB) ( )

    体育市场监管体系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利用数字技术赋能体育市场监管工作已成为政府及体育部门的关注重点。本文在系统梳理我国体育市场监管体系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明晰技术赋能体育市场监管主体、结构、流程与数据方面的理论逻辑,发现在技术赋能我国体育市场监管体系过程中意识缺失、制度零散、基建薄弱与人才匮乏的现实困境仍横亘于前。基于此,从纵深推进数字监管意识、凝聚多方资源双管齐下、弥合现有制度缝隙与注重数字运用能力培养4个方面入手,促进技术赋能体育市场监管体系内理念、制度、基建与人才要素紧跟现代化发展步伐,从而加快实现技术赋能我国体育市场监管体系现代化转型发展。

  • 体育文化
  • 孙天尧, 张铁民, 肖坤鹏
    2022,41(4): 131-137. doi: 10.12163/j.ssu.20220298
    摘要 ( ) HTML ( ) PDF (479 KB) ( )

    运用文献资料等方法探讨社会融入视角下我国流动人口体育治理的价值,指出当前我国流动人口体育治理面临的困境,并提出相应的实施策略。研究认为,我国流动人口体育治理的价值在于拓展体育空间,夯实流动人口的经济基础;建立运动趣缘,延伸流动人口的社会关系;构建身体形象,强化流动人口的文化认同。治理困境:体育项目制不完善,难以满足流动人口的多元需求;志愿服务机制不畅通,难以与政府形成共治局面;法治机制不完善,难以保障流动人口的体育权利;注册挂靠制度不健全,难以做大体育社会组织增量。实施策略:完善项目制治理机制,提升流动人口体育治理的精准性;健全志愿服务机制,强化流动人口体育自治;夯实体育法治机制,保障流动人口的体育权利;健全协同治理机制,引导体育社会组织参与治理。

  • 张晓丽, 李成梁, 练碧贞, 张铭鑫, 王新雷
    2022,41(4): 138-144. doi: 10.12163/j.ssu.20212239
    摘要 ( ) HTML ( ) PDF (1451 KB) ( )

    利用系统科学、网红经济等理论对网红现象以及职业体育网红现象发展的机理、价值进行分析,审视职业体育网红现象发展利弊。研究表明:互联网时代为依赖注意力经济生存的职业体育提供了重要的宣传平台,可以通过职业体育网红对职业体育的网络发散式宣传价值和“互动-认同-期待-凝视”的吸粉价值等,促进职业体育与大众消费者之间稳定性更好、扩散力更大、经济效益更强的互动关系网络建设,同时职业体育网红现象的发展有助于网红个体在频繁的社会互动中塑造完整人格。建议职业体育系统正确认识职业体育网红现象对网红个体、俱乐部和职业体育整体发展的推动作用,积极构建完善的职业体育网红经济新模式,促使职业体育网红现象规模化、品牌化,进而实现社会关注度和影响力的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