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 全选
    |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
  • 时丽珍, 黄晓灵, 李增光, 谭雪峰
    2024,43(2): 1-8. doi: 10.12163/j.ssu.20240092
    摘要 ( ) HTML ( ) PDF (568 KB) ( )

    新质生产力为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指引。运用文献资料法与逻辑分析法,阐述新质生产力赋能体育用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内涵与出场语境。研究认为,新质生产力赋能的内在机理表现为新质劳动者、新质劳动资料及新质劳动对象分别为体育用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引擎、动力源泉及物质基础。新质生产力赋能体育用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推进困囿集中在新质生产力赋能的施展条件不充分、新质劳动者不足以及数据利用效能低等方面。据此提出实践路径:创造新质生产力赋能条件,改善体育用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环境;聚焦产学研长效合作机制,创新新质劳动者培养与流动工作;推动数据资源高效流通,激发体育用品制造业生产力效能。

  • 张亚文, 谢翔, 张小林
    2024,43(2): 9-15. doi: 10.12163/j.ssu.20230845
    摘要 ( ) HTML ( ) PDF (459 KB) ( )

    数实融合背景下,推动体育旅游产业数字化转型将不断提升产业内部构成要素更新迭代速率,激发体育旅游作为新兴产业的强劲动力。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探讨体育旅游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动力机制、现实困境与推进策略。研究认为:数实融合背景下,政策、科技、市场以及产业自身变革成为推动体育旅游产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动力来源,各动力要素间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体育旅游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动力机制。当前体育旅游产业数字化转型还存在产业政策供给不足、科技创新能力薄弱、数字市场建设待完善、产业发展结构性失衡等问题。因此,应强化政策供给、推动科技创新、完善数字市场、优化发展结构,逐步推动体育旅游产业数字化转型。

  • 袁园媛, 黄海燕
    2024,43(2): 16-22. doi: 10.12163/j.ssu.20230658
    摘要 ( ) HTML ( ) PDF (457 KB) ( )

    数字中国建设是数字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数字经济的发展成为驱动体育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探究数字经济驱动体育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与机制,认为数字经济能够重塑体育企业的资源基础、动态能力和战略使命,使其发挥更大的综合价值;同时从生产流程、营销模式、创新行为、资产管理4个方面分析数字经济驱动体育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机制。针对数字经济驱动体育企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针对性政策缺乏,支持体系待完善;数字化转型能力不足,数字技术涉入程度低;数据利用与监管薄弱,数字创新水平低下;数字化转型成本较高,金融供给不到位等困境,提出构筑数字化政策体系,优化营商环境;强化数字化转型能力,开展智能化业务;加强数据挖掘与监管,提高技术协作效率;释放资本支持空间,拓宽投融资渠道等推进路径。

  • 学校体育
  • 周启迪, 王殿玺, 刘佳
    2024,43(2): 23-30. doi: 10.12163/j.ssu.20240034
    摘要 ( ) HTML ( ) PDF (537 KB) ( )

    基于我国18个省市开展的高中生问卷调查数据,运用多重中介分析方法,探讨学校开展体育课程思政对高中生全面发展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学校体育课程思政对高中生全面发展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体育锻炼和体育价值认同在学校体育课程思政与高中生全面发展之间起显著的单独中介作用,学校体育课程思政还能够借助体育锻炼和体育价值认同的链式中介效应影响高中生全面发展。本研究进一步揭示了学校体育课程思政和促进高中生全面发展之间的内在机制,对加强学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和培养高中生体育锻炼意识与能力、不断促进高中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周生旺, 程传银
    2024,43(2): 31-37. doi: 10.12163/j.ssu.20231121
    摘要 ( ) HTML ( ) PDF (431 KB) ( )

    超越技术理性主义,回归身体本体意义,是新时期学校体育理论与实践的新转向。身体在学校体育中具有本体论上的哲学意义,包含了作为自然存在与生命存在的教育意涵。身体本体视域下的学校体育实践充斥着身体认识论的哲学色彩,建立在身心一元、主客一体、交互对话与反思建构的认知逻辑之上,具有显著的具身认知特征与具身实践的教育学意义,构建了由“经验知识论、体验介质论、对话关系论、建构生成论”4个方面构成的认识论框架。提出学校体育应呈现“生命-实践”的教育学意义,包含着主动的身体、鲜活的体验、主体的交互与意义的建构4个方面的实践要素,并据此提出主体性认知、情境化教学、合作性学习与生成性产出的实践理路。

  • 李王杰
    2024,43(2): 38-44. doi: 10.12163/j.ssu.20230450
    摘要 ( ) HTML ( ) PDF (538 KB) ( )

    为了明确青少年在学校体育情境下改善负性情绪的锻炼剂量特征,探索从学校体育角度解决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的规律,本研究利用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2014—2015年的追访数据,采用多元回归、U检验和非线性关系的调节效应分析法,对8 984名初中生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每周锻炼频率与负性情绪并非U型关系,而是呈单调下降趋势,即1周内锻炼次数越多越好;锻炼时长与负性情绪呈U型关系,即负性情绪随着锻炼时长的增加先减少后增加,最优时长为40~60 min;学习压力在调节锻炼时长与负性情绪之间的U型关系中起到削弱和平缓的作用。综合效应方面,每周锻炼3次、每次持续50~60 min,或者每周锻炼6次、每次持续50~120 min,都能够获得改善负性情绪的良好效果。为了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学校体育应保证学生每天有大约1 h的锻炼时间,并引导学生合理安排学习与锻炼时间,以防范过长锻炼时间在高学习压力下导致负性情绪增加的风险。

  • 群众体育
  • 代向伟, 凌媛, 郭修金, 冯加付
    2024,43(2): 45-52. doi: 10.12163/j.ssu.20231035
    摘要 ( ) HTML ( ) PDF (519 KB) ( )

    运用访谈法和逻辑论证法聚焦乡村振兴、全民健身、数字网络三大历史机遇下的乡村体育赛事。基于乡俗、乡韵、乡才、乡境、乡音5个振兴要素总结“村BA”的成功经验:传统节庆搭建赛事平台、体育文化构筑赛事底蕴、体育骨干激发赛事活力、协同治理提供赛事保障、多元载体优化赛事传播。继而围绕赛事底蕴、文化认同、体育人才、体育设施和体育宣传5个方面,为乡村体育赛事振兴提供启示:从自省到自信,挖掘体育赛事历史底蕴;从认识到认同,重构传统文化群体认同;从他治到自治,激发赛事组织内生动力;从同质到异质,补齐乡村特色体育设施;从一元到多元,优化体育赛事传播载体。

  • 伍艺昭, 吕万刚, 阳艺武, 郭敏刚
    2024,43(2): 53-59. doi: 10.12163/j.ssu.20230861
    摘要 ( ) HTML ( ) PDF (502 KB) ( )

    乡村体育资源不仅是乡村公共体育服务高质量供给的基础,而且是体育助力乡村振兴的有效依托,还是“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条件。运用文献资料和实地调研等方法,剖析乡村体育资源价值化的实践困境,并探索破解之策。研究认为,乡村体育资源的构成主要包括乡村体育内源性资源和乡村体育外源性资源。为有效破除乡村体育资源价值化机制不畅、协同不力、载体不实、活力不强、转化不深等瓶颈,可通过打造联立效应、深化多元协同、夯实发展载体、激发内生活力、强化人本理念等举措来推进乡村体育资源价值化的实现。

  • 邹新娴, 刘雪薇
    2024,43(2): 60-66. doi: 10.12163/j.ssu.20240089
    摘要 ( ) HTML ( ) PDF (510 KB) ( )

    推动农村公共体育服务高质量发展是构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路径。从数字赋能视角出发,阐释数字赋能农村公共体育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内涵与现实意义,并对数字赋能农村公共体育服务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制与现实困境进行分析。研究认为,数字技术从农村公共体育服务机制、技术机制、协同机制、决策机制及监管机制5个方面赋能农村公共体育服务高质量发展,而农村地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基层对数字技术的认识与应用不足、农民数字素养匮乏、数据信息共享通道阻塞及质量管理体系缺失成为阻碍农村公共体育服务高质量发展的现实困境。基于此,提出推进农村公共体育服务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村公共体育服务数字化转型、加速弥合城乡数字鸿沟、推动城乡公共体育服务协调发展及构建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全流程质量管理体系的创新路径。

  • 李春山, 张华
    2024,43(2): 67-73. doi: 10.12163/j.ssu.20230975
    摘要 ( ) HTML ( ) PDF (466 KB) ( )

    体育积极融入中国式现代化是体育事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应有贡献的应然之举。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探讨体育融入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逻辑、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研究认为,体育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为体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体育融入中国式现代化是体育强国建设的必由之路。体育融入中国式现代化有助于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立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从深入实施全民健身国家战略、促进体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推进体育文化建设、发挥体育绿色低碳优势以及深化体育对外交流合作5个方面,提出体育融入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路径,以加快建设体育强国,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 竞技体育
  • 孙萍, 李成梁
    2024,43(2): 74-81. doi: 10.12163/j.ssu.20240022
    摘要 ( ) HTML ( ) PDF (1168 KB) ( )

    借助新时代党的系统观理念,对当前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多元培养动向、特征及其现实困境进行分析,并提出优化策略。结果表明:体教系统各级学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规模大幅增长,部分运动项目已形成涵盖11~19岁范围的竞赛体系,体教系统U系列立体竞赛网络初步形成,社会多系统合作普遍展开。以环境适应需要、赛事平台引领和资源优势推动的多元培养模式逐渐成形,但仍面临人才培养提质增效有待加强、竞技体育多元价值挖掘不足、人才培养环节衔接亟待优化等困境。优化策略:加快多元培养新模式建设,完善多系统协同共促机制;提升赛事平台规模与质量,带动竞技体育多元价值转化;增强多主体利益共识,发挥各系统资源优势,进而有效推动后备人才培养规模和质量的双提升。

  • 李笋南, 张少杰, 杨献南
    2024,43(2): 82-88. doi: 10.12163/j.ssu.20230838
    摘要 ( ) HTML ( ) PDF (987 KB) ( )

    新发展阶段,职业体育俱乐部竞赛寻租行为治理是推动我国职业体育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在界定职业体育俱乐部竞赛寻租概念基础上,归纳我国职业体育俱乐部竞赛寻租的特征,阐释其寻租的内在机理,并提出相应的治理路径。研究认为,职业体育俱乐部竞赛寻租是一种不正当的寻利行为,具有寻租对象多元、寻租方式多样、寻租结果有害等特征。我国职业体育俱乐部竞赛寻租源于设租主体权力的诱导效应、寻租主体获利动机的驱使以及对设租和寻租主体的监管约束乏力。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职业体育俱乐部竞赛寻租的治理路径:健全约束职业体育俱乐部竞赛寻租的法律制度、完善对俱乐部竞赛设租主体的监督惩罚机制、推动由垂直管理到扁平协同的多主体治理范式转变、深化俱乐部竞赛寻租参与主体的认知程度。

  • 方润, 张春良
    2024,43(2): 89-95. doi: 10.12163/j.ssu.20230984
    摘要 ( ) HTML ( ) PDF (517 KB) ( )

    新兴科技极大地助推了竞技体育事业在全球范围内的高质量发展,同时亦给竞技体育发展带来新的风险和挑战。如何划定科技应用的边界及建构适当的规制体系是竞技体育当下面临的重大问题。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阐述科技介入竞技体育的立场之辩、界限及规制路径。研究发现,科技介入竞技体育在遵循或背离竞技目的、捍卫或摧毁公平竞争、解放或侵害人类本质等方面具有两面性。研究认为,无条件开放与无差别驱逐是违背竞技体育发展规律的两种偏执,中道之选是维持科技对竞技体育的适度介入;科技介入竞技体育应以公平竞技为直接界限、以以人为本为间接界限。科技介入竞技体育的规制路径:弘扬人文精神,回归竞技体育本质;伦理治理先行,健全体育科技伦理治理体系;加强规则约束,完善体育行业自律规范。

  • 曹冰婵, 刘亚云
    2024,43(2): 96-102. doi: 10.12163/j.ssu.20230991
    摘要 ( ) HTML ( ) PDF (520 KB) ( )

    数字化治理作为现代治理的先进范式,能够提升我国体育明星个人信息保护质效。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探赜数字化治理视角下我国体育明星个人信息保护的价值意蕴、现实困境,提出我国体育明星个人信息保护的时代进路。研究发现,实施体育明星个人信息保护有利于提升依法治体的实际效能、维护体育明星的个人合法权益、促进体育数字化改革的纵深发展。我国体育明星个人信息保护仍面临立法难覆盖、责任难判定、安全难保证等现实困境。基于此,在顶层设计层面,完善个人信息保护的立法覆盖、监测体育明星个人信息保护全流程、加快数字化治理理念渗透体育领域;在协同治理层面,以教育手段培育体育明星数字素养、以专业组织实现个人信息规范保护、以媒介平台纳入社会成员参与治理;在数字赋能层面,重构信息采集环节的分类机制、提升信息传输环节的安全门槛、保障信息储存环节的安全质量。

  • 体育产业
  • 张春萍, 潘泓宇, 郭鸣明
    2024,43(2): 103-109. doi: 10.12163/j.ssu.20231068
    摘要 ( ) HTML ( ) PDF (469 KB) ( )

    区域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是推动体育融入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促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的重要方面。本研究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理论,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从产业协同集聚视角分析区域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机制,剖析当前的现实困境,并提出纾困之道。研究认为,区域体育产业协同集聚是集聚力和扩散力相互作用的结果,政府应通过有效刺激集聚而避免扩散来促进区域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目前,我国区域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面临要素流动壁垒有待破除、产业政策体系亟待优化、市场发展存在短板、数字体育建设滞后等多重现实困境。为此,提出打破制约要素流动的体制机制壁垒、健全区域体育产业政策体系、构建更高水平的区域体育有效市场以及全面提升数字化水平的纾困之道。

  • 鲁志琴, 戴俊
    2024,43(2): 110-116. doi: 10.12163/j.ssu.20231123
    摘要 ( ) HTML ( ) PDF (451 KB) ( )

    构建体育产业数字治理体系事关中国式现代化与数字中国建设,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与体育强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立足于中国式现代化背景,探究体育产业数字治理体系构建的要素构成、逻辑理路与实现路径。研究认为,体育产业数字治理体系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制度、技术、数据、渠道、人才。体育产业数字治理体系的构建遵循以模式创新引领体育产业数字治理模式转型、以技术赋能推动体育产业数字治理理念重塑,以及以多元共治促进体育产业数字治理主体协同的逻辑理路。构建路径:发挥制度优势,奠定高质量发展基石以逐步夯实基础;促进技术整合应用,凸显要素重组优势以持续提升动能;推动政企务实合作,加大主体参与力度以不断凝聚主体力量。

  • 刘钰峰, 罗建英
    2024,43(2): 117-123. doi: 10.12163/j.ssu.20240074
    摘要 ( ) HTML ( ) PDF (473 KB) ( )

    助力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融入数字体育生活,释放体育消费潜力,是推动体育银发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抓手。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厘清数字经济赋能老年人体育消费升级的理论内涵、价值意蕴与阻滞困境。针对老年人体育消费政策有待完善,体育消费市场缺乏数字人文关怀;老年人数字体育消费主观意愿不强,数字技术应用抵触情绪明显;智能体育产品及服务适老化水平偏低,体育消费供需关系失衡;老年人数字体育消费权益易受侵犯和难以得到保障等问题提出实践方略:加强老年人体育消费政策顶层设计,满足老年群体数字体育消费关怀需求;培养老年人数字素养和技术应用能力,加强体育消费数据信息安全保护;鼓励适老化体育产品及服务研发与创新,规范体育产品及服务建设标准;维护老年人数字体育消费权益,推进数字体育消费市场法治建设。

  • 体育文化
  • 李兵, 王茹月, 王月华
    2024,43(2): 124-130. doi: 10.12163/j.ssu.20231072
    摘要 ( ) HTML ( ) PDF (549 KB) ( )

    中华体育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精神在体育领域的结晶,迸发出独特价值和生命力。基于文化自信自强视域,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和历史分析法,阐释中华体育精神历久弥新、踵事增华的价值逻辑。当前,弘扬中华体育精神依然存在体育领域意识形态风险频发、群众体育精神力量汇聚不足、高校体育思政价值发挥有限、中华传统体育文化发展面临挑战、国际体育事务话语传达受阻等困境。因此,必须举旗帜,明确中华体育精神的弘扬方向;聚民心,扩大中华体育精神的社会影响;育新人,培养中华体育精神的践行人才;兴文化,增强中华体育精神的传承底气;展形象,发挥中华体育精神的国际价值。

  • 杨赫, 陈晓峰
    2024,43(2): 131-137. doi: 10.12163/j.ssu.20230944
    摘要 ( ) HTML ( ) PDF (537 KB) ( )

    智媒时代,游戏表象广泛地出现在网络体育传播中,深刻影响着人们的认知和体育运动参与。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探究游戏表象在网络体育传播中的生成条件,剖析其内在机理,进而反思其所带来的社会影响,提出应对策略。研究认为,在现阶段的网络体育传播中,大叙事共享不足与拟像过剩为游戏表象的生成提供了必要条件,它以资本力量推动的资料库消费为核心运行模式,参照与现实共生的想象力环境,形成了基于角色独立性的媒介产品生产逻辑。针对游戏表象带来的挑战与负面影响,提出网络体育传播的应对策略:加快媒体转型升级,适应游戏表象带来的模式变化;创新游戏玩法与机制,缓解游戏表象引发的趋同效应;注重技术研发与应用,弥补游戏表象中用户身体实践的不足;培育新型游戏共同体,遏制游戏表象造成的过度娱乐化问题。

  • 刘中强, 黄山鹰, 刘昊
    2024,43(2): 138-144. doi: 10.12163/j.ssu.20230667
    摘要 ( ) HTML ( ) PDF (439 KB) ( )

    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形成于历史,存活于当代,延续于未来。本研究从文化资本理论出发,运用实地考察、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深层挖掘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研究阐释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转化为文化商品、文化资本、文化产业的历程。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创造性转化为文化资本的4种路径:项目品牌路径、单体开发路径、数字媒体路径和节庆文旅路径。研究认为,体育非遗文化资源资本化是我国优秀传统体育文化创造性传承的有效路径。